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传播理论前沿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3月11日 ~ 2024年07月3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9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9)
spContent=在泛媒介化、泛网络化的整体传播时代,传播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贯穿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塑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设施、组织载体和观念动能。本课程从基调性理论起步,落脚于当代传播的重点、热点与难点,包括国际传播、传媒经济、健康传播、风险传播、无障碍传播。
在泛媒介化、泛网络化的整体传播时代,传播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贯穿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塑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设施、组织载体和观念动能。本课程从基调性理论起步,落脚于当代传播的重点、热点与难点,包括国际传播、传媒经济、健康传播、风险传播、无障碍传播。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整体性和前沿性视野,本课程汇聚传播研究前沿领域,紧跟时代关切,提供一门融通中外、跨越梯度、冲击前沿的传播理论概论。第一到第三讲的“传播理论板块”全景式反映传播学学科“马赛克艺术”式的理论构成和“对话式”思想史历程,帮助学生把握传播学的理论焦点和历史脉络,了解传播与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之间关系;第四到第八讲的“传播应用场景板块”重点掌握人类传播活动的所涉主体、机制、场景与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播环境与传播活动的复杂机制和泛化影响,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全球动态,熟悉业界发展,洞察传播规律,发现未来方向。

授课目标

本课程为同学们了解传播学的学科前沿和交叉领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视野,并对当代传播所涉的时代议题进行专题性介绍。通过整体性和前沿性视野,本课程面向传媒大类专业的硕博学生和社会公众各个领域专业人士,帮助学生 1)了解传播学的演进历史及当前的学科进展、2)掌握分析传播现象的基本理论及思考方法、3)考察相关案例、4)感受多种理论交叉视角下传播研究的思维魅力。

课程大纲
传播政治经济学
1.1传播是什么?
1.2战后批判理论
1.3传播政治经济学
1.4数字资本主义
传媒经济学的历史与现状
2.1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2.2欧美传媒经济学研究的阶段性特点(一)
2.3欧美传媒经济学研究的阶段性特点(二)
2.4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2.5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群体和制约因素
传播社会学:学科脉络及研究面向
3.1何为传播社会学?
3.2传播社会学的学科脉络及议题
3.3社会系统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4大众传播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4.1国际传播、现代化理论与发展传播学
4.2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
4.3文化帝国主义批判
4.4技术全球主义
4.5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第四讲测试
课后作业1
出版理论研究的学术史与新进展
5.1欧美出版研究的历史渊源
5.2欧美出版研究的现实路径编辑教学内容
5.3中、日、韩出版研究的发展历史
5.4中、日、韩出版研究的现实路径
5.5中、日、韩的出版研究组织及当前出版研究的热点议题
出版理论研究的学术史与新进展·单元测验
风险传播研究的路径与框架
6.1风险传播概览
6.2个体心理路径
6.3社会参与路径
6.4文化建构路径
6.5SARF作为整合性的解释框架
第六讲测试
健康传播概论
7.1健康传播学的发展与演进
7.2健康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分支
7.3健康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7.4健康传播学的社会营销策略
7.5医患传播
7.6健康促进策略分析
传播理论概论单元测验
无障碍传播:理论框架与媒体实践
8.1信息无障碍理念的缘起
8.2无障碍传播体系的构成要素
8.3媒体“可及性”方案
8.3.1电视媒体
8.3.2影像描述及无障碍电影
8.3.3印刷媒体
8.3.4网络媒体
8.3.5网站与APP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Larry Gross (2019), 洪宇(译), 赵欣瑞(译), “传播与传播研究:历史与展望”,国际新闻界.

2.     罗杰斯(Rogers, E.M.)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     阿芒·马特拉, & 米歇尔·马特拉. (2008). 传播学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传播政治经济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预公布,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8年版。

5.     吴靖.批判的国际传播研究:传播媒介在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中的角色[J].全球传媒学刊,2016,3(02):43-63.

6.    李智. (2013). 国际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喻国明、丁汉青主编:《传媒经济学:中国的学科构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8.   Alan B. Albarran, Bozena Mierzejewska, Jaemin Jung, et al. (2018). Handbook of Media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nd Edition) . 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

9.   Doyle, Gillian (2013). 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10. Michael Bhaskar. The Content Machine: Towards a Theory of Publishing from the Printing Press to the Digital Network. London, New York, Delhi: Anthem Press, 2013.

11. 张志强著.20世纪的中国出版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2. 姬建敏著.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3. 禹夏、曹洵:《对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解读》,《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8期:103-115.

14. 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新闻社会学》,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

15.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6. 潘祥辉:《组织再造——媒介社会学的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7. 李东晓:听见 看见——影视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8. 李东晓、熊梦琪:新中国信息无障碍七十年:多维话语与实践变迁,浙江学刊,2019(9)

 

19. 黄清. (2018). 国外风险传播研究的路径、框架和启示. 国外社会科学(6),137144. 

20. 贾鹤鹏、苗伟山.(2017). 科学传播、风险传播与健康传播的理论溯源及其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启示. 国际新闻界(2), 6689.

21. Leiss, W. (1996). Three phases in the evolution of risk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45(1), 85-94.

22. McComas, K. A. (2006). Defining moments in risk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962005.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11(1), 7591.

23. Kasperson, J. X., Kasperson, R. E., Pidgeon, N., & Slovic, P. (2003).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Assessing 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and Theory, in N. Pidgeon, R. E. Kasperson, and P. Slovic (eds.),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pp. 134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 田向阳. (2017). 健康传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5. 张自力. (2009). 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6. 喻国明 & 杨雅. (2018). 健康传播: 中国人的接触、认知与认同. 人民日报出版社.

27. Claudia Parvanta & Sarah Bass. (2018). Health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a New Era. Burlington MA, USA: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洪宇

洪宇

教授

推荐课程

物理化学期末冲刺/考研-6小时突击物理化学·上

轻扬老师

1388人参加

物理化学期末冲刺/考研-6小时突击物理化学·下

轻扬老师

2147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下

虎哥讲化学

13316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上

虎哥讲化学

1428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