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法律与社会变迁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8日 ~ 2020年06月0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395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
spContent=本课程以心理文化学所建构出的研究范式为学理基础,以法律运用与法律文化为载体,揭示当代华人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学习本课程,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将有直接有效的助益;对所有在华人社会中生活与奋斗的人们,也能极大地拓展与更新对自己所处华人社会情境的准确判断能力。
本课程以心理文化学所建构出的研究范式为学理基础,以法律运用与法律文化为载体,揭示当代华人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学习本课程,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将有直接有效的助益;对所有在华人社会中生活与奋斗的人们,也能极大地拓展与更新对自己所处华人社会情境的准确判断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华人社会虽然继受了西方的现代化法律,但却没有培育出适合西方现代化法律运作所需要的文化土壤,因此西方的现代化法律在华人社会运作时,长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我们唯有了解中西法律制定与法律文化形成的脉络,认识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才能判断出中国人在适用源于西方的现代化法律时,应如何既不抵触现代化法律的系统功能,又能体现出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制度选取中,应如何取西方精华,揉和中国之特长,建构中国式的制度。

本课程以心理文化学所建构出的研究范式为学理基础,从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带出问题意识,通过大量的典籍、人物、案例、文化特色等,以生动有趣,极具学理深度,文化意涵等方式,揭示当代华人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与规则,探究当代华人应该如何自处?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应当维持怎样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将至少对以下三个方面,有更加成熟的认识与理解:


       1 掌握中西法律制定与法律文化形成的脉络

       2 从具体法律案例解析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

       3 新时代下华人法律化的认识、建构与实践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当华人遇上西方现代化法律
1.1华人與西方人的區別
1.2 华人心中的規則世界
1.3 西方現代化法律的引進與法學發展的十字現象
1.4 清末的禮與法之爭議
1.5 法继受就是文化继受
1.6 西方国家民族主义心态下的法律印迹(一)
1.7 西方国家民族主义心态下的法律印迹(二)
1.8 西方法政制度在非西方国家的继受与适用现况
第二章 研究“人”的方法论:心理文化学
2.1 心理文化学的基本概念
2.2 基本人际状态与心理社会均衡
2.3 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伦人
2.4 伦人(华人)的自我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
2.5 伦人(华人)的交换维度与集团维度
2.6 西方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个人
2.7 个人(西方人)的自我认知维度与情感维度
2.8 个人(西方人)的交换维度与集体维度
第三章 从近代华人社会的司法裁判观察“伦人”特性
3.1 礼即法
3.2 清代的礼教与司法裁判
3.3 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时期农村地区的司法裁判
3.4 秋菊打官司
3.5 伦人的家族主义对继受现代化法律的影响
第四章 从西方社会的司法裁判观察其“个人主义”特性
4.1美国:离婚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通奸生子)
4.2德国离婚案
4.3 西方国家离婚案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4.4 英国:基于亲密关系约定的合同效力
4.5 德国:基于亲密关系约定的合同效力
4.6 西方国家基于亲密关系约定的合同效力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4.7 西方国家的隔代探望权
4.8 美国的遗嘱效力的司法裁判
4.9 美国:遗嘱效力的司法裁判的法律分析
4.10德国的遗嘱效力的司法裁判
4.11西方国家遗嘱效力的司法裁判心理文化学分析
4.12 德国见义勇为案
4.13 美国见义勇为案
4.14 西方国家见义勇为司法裁判的心理文化学
第五章 从华人社会的司法裁判观察其“伦人”特性
5.1离婚与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通奸生子)
5.2离婚与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通奸生子)司法裁判的法律分析
5.3 离婚与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通奸生子)司法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5.4 基于亲密关系约定的合同效力
5.5 基于亲密关系约定的合同效力的司法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5.6 隔代探望权(一)
5.7 隔代探望权(二)
5.8 隔代探望权司法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5.9 遗嘱效力(一)
5.10遗嘱效力(二)
5.11 遗嘱效力(三)
5.12 遗嘱效力的司法裁判的心理文化学分析
5.13 见义勇为的司法裁判与心理文化学分析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尚会鹏:心理文化学要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泽鉴: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冠玺

王冠玺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