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农业昆虫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01日 ~ 2021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4-6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442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47)
spContent=农业昆虫学是供大学生学习农业害虫种类、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与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让大家了解植物保护学科前沿、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在内容上,本课程除了介绍有关农业昆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结合讲解某些重要害虫的研究动态、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状况、防控技术研发与革新的时代背景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既注重基础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又体现前沿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在教学目标和理念上,着力提高学生科学认识农业昆虫的水平,培养科学治理害虫的能力,助力学生成为既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又拥有深厚三农情怀的卓越植保人才和农业建设者。
农业昆虫学是供大学生学习农业害虫种类、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与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让大家了解植物保护学科前沿、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在内容上,本课程除了介绍有关农业昆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结合讲解某些重要害虫的研究动态、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状况、防控技术研发与革新的时代背景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既注重基础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又体现前沿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在教学目标和理念上,着力提高学生科学认识农业昆虫的水平,培养科学治理害虫的能力,助力学生成为既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又拥有深厚三农情怀的卓越植保人才和农业建设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背景

1.  学习农业昆虫学的现代理论与方法是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2.  普及害虫现代防控技术是实施国家“两减”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

3.  农业昆虫学融汇交叉多个学科,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培养实施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技能;

3.  了解农业昆虫学的发展趋势和害虫防控前瞻性技术;

4.  领会害虫创新性防控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培育学生“三农”情怀。

三、特色亮点

1.  注重对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系统阐述

        例如,在第1讲“绪论”部分,我们制作了10个视频来介绍什么是“害虫”,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是什么,在防治害虫时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当前实施害虫综合治理有哪些机遇、又面临哪些挑战等。

2.  体现学科交叉及其对解决害虫问题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专门安排了第7讲“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来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在害虫识别、监测检测、预测预警中的应用情况。

3.  关注学科前沿

        例如,我们会在许多章节讲到转基因抗虫作物、靶标害虫对Bt作物的抗性、害虫抗药性、天敌友好型诱杀技术、昆虫遗传改造、害虫治理生态工程、智能化害虫监测技术、害虫致害与生态适应机理等学科热点与前沿问题。

4.  融入趣味性

        例如,“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蓑蛾所结的“护囊”,稻纵卷叶螟迁飞习性的发现过程,曾用于稻苞虫防治的“稻梳”,一对茶尺蠖“双胚胎”,茶园使用的“黄红双色诱虫板”,以及主讲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等,都含有一个故事,或体现了害虫十分有趣的一面。

5.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例如,我们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着眼,来解释害虫综合治理策略与思想的新内涵;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减药减肥”战略等角度,来反映采用“生态工程”策略治理水稻害虫的现实需求与历史机遇等。

6.  富含思政元素

        通过了解稻纵卷叶螟迁飞习性的发现过程,学生可体会到植保前辈的敬业精神、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稻田、茶园天敌调查和利用的几个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昆虫学先辈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从主讲老师(刘树生教授)将近20年对“超级害虫”烟粉虱的研究,学生可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献身祖国农业科技的精神风貌。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有关害虫及其防治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能辩证地看待害虫问题;针对害虫的防治,全面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理解综合运用不同防治方法(而不是仅依靠其中的一二种)解决害虫问题的优势、时代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有助于同学理解我国现行重大害虫综合防控策略和技术体系的时代背景和科学性,以及尚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1.1 关于害虫
1.2 害虫的防治方法(1): 植物检疫
1.3 害虫的防治方法(2): 农业防治
1.4 害虫的防治方法(3): 生物防治
1.5 害虫的防治方法(3):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1.6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
1.7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1)
1.8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2)
1.9 实施综合治理的机遇
1.10 实施综合治理的挑战
水稻害虫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我国水稻害虫的主要种类;针对每一种(类)重要水稻害虫,了解其发生与为害现状,并理解其种群暴发的成因;理解我国水稻害虫防控的策略思想,了解现行主要防控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有助于同学理解水稻害虫防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虫口夺粮”的艰辛和长期以来我国科学为之付出的努力,领会“生态防控”等现有绿色技术的优越之处。
2.1 水稻害虫概论
2.2 水稻螟虫
2.3 水稻飞虱
2.4 稻纵卷叶螟
2.5 稻水象甲
2.6 其他水稻害虫
2.7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蔬菜害虫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我国蔬菜害虫的主要种类、发生与为害现状、种群暴发的内在和外因素,及其防控的策略与技术体系。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有助于同学理解针对不同作物害虫需采取不同防控策略的缘由,理解诸如“超级害虫”烟粉虱等重大害虫在发生为害特点等方面的复杂之处。同时,从老师介绍的其亲身经历的诸多研究和治理案例中,大家将领略到“人虫大战”中人们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3.1 蔬菜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
3.2 典型害虫介绍---小菜蛾、菜粉蝶、桃蚜、豆野螟、瓜绢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3.3 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
3.4 典型害虫介绍(续)---马铃薯块茎蛾、番茄麦蛾、马铃薯的蚜虫和木虱
果树害虫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我国果树害虫的主要种类、发生特点和防控策略与技术体系。通过学习,有助于同学理解果园生态生态系统与其他作物系统(如水稻、蔬菜等)的不同之处,及因此在害虫发生为害、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
4.1 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害虫发生与防治的特点
4.2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
4.3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
4.4 柑橘蚧类发生与防治
4.5 柑橘潜叶蛾发生与防治
4.6 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4.7 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4.8 橘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茶树害虫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我国茶对害虫的主要种类、发生与为害特点;针对每一种(类)重要的茶树害虫,掌握其种群暴发内在因素、治理难点、主要防控制策略与技术。通过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与受人类干扰多的生态系统(如稻田、蔬菜生态系统)两者在害虫多寡、种群发生发展规律方面的差异,以及基于此人们所采取的防控策略之差异。特别地,大家将看到一些农业、物理防治措施已在茶园普遍采用,并效果显著,同时自然天敌得到有效保护。
5.1 茶叶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特点
5.2 小贯小绿叶蝉
5.3 黑刺粉虱
5.4 茶树害螨
5.5 蚧类茶树害虫
5.6 蜡蝉类茶树害虫
5.7 其他吸汁类茶树害虫
5.8 尺蠖类茶树害虫
5.9 毒蛾类茶树害虫
5.10 其他鳞翅目茶树害虫
5.11 茶丽纹象甲
5.12 茶树害虫综合治理
其它害虫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及我国棉田几种害虫及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同时,理解我国棉花害虫种类的演化成因,以此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理解人类活动(如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与害虫发生的紧密联系。
6.1 棉花害虫发生与演化概述
6.2 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
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害虫防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同学们将体会到高新技术在解决害虫复杂问题上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明了智慧植保相比于传统植保的优越所在。
7.1 利用转基因抗虫植物
7.2 害虫遗传防控技术
7.3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害虫
7.4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7.5 基因组学技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需已完成“普通昆虫学”(或“基础昆虫学”)、“植物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学习。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教材:

洪晓月主编. 农业昆虫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浙江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蒋明星

蒋明星

教授

刘树生

刘树生

教授

刘银泉

刘银泉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