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属于通识教育课程。适合于文科、理科、工科以及爱好科技史的社会人士等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宇宙演化史、古希腊超越功利的自由科学,希腊化时期的罗马科学,欧洲科技文明的发展,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等。通过对科学发展脉络的剖析,解读科学的发展走向。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精神;了解科学家们做出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学习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
科学技术史课程属于科学素养类通识选修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撑。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科学技术基本历史事实及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发展过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关键时期、人物和科学知识达到深入理解。
(2)能力目标: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初步掌握科学史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
(3)素质目标: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培养创新能力。
(4)价值目标:通过了解科学家们做出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学习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
成绩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完成普通高中学习任务
W.C.丹皮尔著《科学史》(商务印书馆)
乔治·伽莫夫著《物理学发展史》(商务印书馆)
亚·沃尔夫著《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亚·沃尔夫著《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林德伯格著《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韦斯特福尔著《近代科学的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拉瓦锡《化学基础论》,任定成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麦克斯韦《电磁通论》,戈革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伽德纳《啊哈!灵机一动》,白英彩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法布尔《昆虫学忆札》,王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刘后一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
彭罗斯《皇帝新脑》,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
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田洺译,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彭加勒《最后的沉思》,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
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薛定鄂《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贝塔朗菲《生命问题》,吴晓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湛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张华夏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费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
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刘慈恩《三体》,2008年5月首次出版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
克里斯托弗 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上海三联书店
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49.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