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围绕国际志愿者所需要的能力、理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探索搭建综合型实践育人载体,通过具体的国际志愿者相关模块课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精神和奉献意识,提升国际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我校国际志愿服务水平,打造国际志愿者文化品牌。
本课程围绕国际志愿者所需要的能力、理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探索搭建综合型实践育人载体,通过具体的国际志愿者相关模块课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精神和奉献意识,提升国际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我校国际志愿服务水平,打造国际志愿者文化品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受众面为所有对从事国际志愿服务感兴趣的高校本专科生、高校教师和社会人士(年满18周岁以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国际理解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国际志愿者应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课程在线视频共41个,总时长为502分钟。视频包含了三个模块内容,分别为:国际志愿服务理念与精神培养、跨文化素养提升、国际志愿服务具体实操训练。
本课程突出特色与亮点:
(一)课程区别于其他志愿培训内容,突出国际化和跨文化。课程主要内容和重点更强调志愿者涉外能力的培养,包括志愿者文化素养国际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礼仪、国际志愿服务标准等;
(二) 课程采用了大量案例融入教学,其中很多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国际赛会服务案例。课程中又融入大量曾服务国际赛会的志愿者的心得体会,使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具真实性、示范性和可模仿性。
同时,课程具有配套线下教材:《国际志愿服务教程》。
成绩 要求
本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
课程期末考核总分评定方式:50%线上+50%线下。
备注:线上成绩包括视频观看(30%)+讨论、发帖、笔记(30%)+作业(20%)+期末(20%);
线下成绩包括出勤率(30%)+实践报告(70%)。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城市国际化的感念与其发展理念;2. 掌握国际志愿服务在城市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3. 让学生了解国际大型赛会的组织和管理流程和重点;4. 学习在国际性赛会中志愿服务的特点;5. 了解国(境)外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机制,以及对大学生参与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6. 使学生了解国内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及精神内涵。
1.1 国际志愿服务助推城市国际化
1.2 国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的特点
1.3 国(境)外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机制
1.4 国内青年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国际志愿者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极大文化圈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异同;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志愿服务中的重要性;3. 使学生意识到国际志愿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性;4. 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掌握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2.1 世界各大文化圈的概述及异同
2.2 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2.3 国际志愿者文化素养要求
2.4 国际志愿服务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国际志愿者的基本技能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掌握仪容与表情、服装与配饰的基本规范和要求;2. 学会体态与举止的操作与运用;3. 树立国家与个人的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志愿服务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相关知识;4. 掌握基本急救知识;5. 了解国际志愿者具体岗位种类,明晰各岗位职责与要求;6. 使学生熟练掌握国情、省情与市情。
3.1 国际志愿者的形象礼仪
3.2 志愿者的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
3.3 国际志愿者岗位要求
3.4 国情省情市情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