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相关课程视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服装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动静态测量及结果分析应用、服装舒适性测试及分析、服装人体工程学应用实例,着重从人体形态、人体舒适性分析,在特殊作业环境下、特殊人群中人体与服装的特征测量和设计。视频共计9章组成。每章分别由2或5个小节组成,每小节时长5-15分钟,共480分钟左右。
本课程相关课程视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服装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动静态测量及结果分析应用、服装舒适性测试及分析、服装人体工程学应用实例,着重从人体形态、人体舒适性分析,在特殊作业环境下、特殊人群中人体与服装的特征测量和设计。视频共计9章组成。每章分别由2或5个小节组成,每小节时长5-15分钟,共480分钟左右。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及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所属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课程面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该课程于2017年正式开设,现已经完成授课人数达75人次。在合作单位嘉兴学院,此课程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模块必修课,每学年完成授课人数30人左右。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综合服装材料、人体形态、功能与结构设计、人体测量、舒适性测试等内容深入解析服装工程问题,不仅仅限于其单一知识或领域内容,将整个服装复杂问题的定义、分析、原理和方案解决方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本课程学习中还贯穿独立分析问题、服装设计与制造为社会产业服务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将常用到的思想和方法,做到以学生培养的能力产出为导向。
成绩 要求
评价方式方面:深化过程考核、教师考核、团队考核、开放式考核
l 深化过程考核:改变以往单一的课程结果评价,注重整体课程每个过程环节评价。
l 教师考核:任课教师对课程过程、结果进行分阶段考核。
l 团队考核、专家考核相结合: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引入教学专家,主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等专家对课程进行过程和结果评价。
l 开放式考核:成果静态展示向社会开放,外校、行业、企业等对课程及学生评价,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方式。
本课程将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包括课程评分观测点、课程内容分块及评分分值分配和各块面考核标准等部分。例如:课程评分观测点主要考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能否做到自主学习并深入思考提出疑问;课后作业主要考察课堂知识掌握及课后拓展情况,学生能否做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项目评价主要针对整个课程内容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向大家展示创意设计,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和评价。
课程大纲
服装人体工程学概论
课时目标:掌握服装人体工程学定义、内涵与应用场景。
1.1人体工效学发展与现状
1.2服装人体工程学发展与现状
1.3人体工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静态测量与特征
课时目标:掌握基本人体测量定义,了解人体测量仪器和方法,掌握人体基本形态特征。
2.1人体静态测量方法概述
2.2接触式人体测量
2.3非接触式人体测量
2.4接触测量法和非接触三维人体扫描法的应用比较
2.5人体形态特征分析
人体动态测量与特征
课时目标:掌握人体动态特征的基础特征,了解人体动态测量仪器和方法。
3.1人体体表运动形态
3.2人体动态测量方法
3.3三维人体动作捕捉测试与应用
3.4着装形态与要素分析
服装规格制定原理
课时目标:掌握服装成衣规格与人体尺寸规格之间的关联。
4.1服装规格制定原理与技术途径
4.2我国服装号型内容
4.3服装示明规格
服装接触舒适性与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人体接触和压力舒适性定义,了解相关仪器及测试方法。
5.1人体接触舒适性机理
5.2皮肤接触舒适性测试
5.3着装压力舒适测试
5.4人体接触与压力舒适性分析
服装热湿舒适性与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人体热湿舒适性定义,了解暖体加入仪器及测试方法。
6.1人体热湿生理机理
6.2服装热阻与测试方法
6.3服装湿阻与测试方法
6.4人体着装热湿舒适性分析
人体工程学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掌握人体动静态形态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影响。
7.1颈部运动与衣领结构优化
7.2肩部造型与服装结构优化
7.3背部活动与服装结构优化
7.4上肢活动与袖子结构优化
7.5下肢活动与裆部结构优化
人体工程学在防护服装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了解人体工程学在各类防护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8.1消防服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8.2涉水作业服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8.3高性能运动服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8.4医用防护服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人体工程学在特殊群体服装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了解人体工程学在残疾人、老年人和婴幼儿服装中的应用。
9.1残疾人服装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9.2婴幼儿服装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9.3 老年人服装中人体工学的应用与设计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