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管理类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财富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学问。它包括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两个部分。微观经济部分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主要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部分以收入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将开启我们的经济思维,拓展我们的经济视野,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身边的经济现象,看懂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政府的经济决策。
该课程知识点较琐碎,图形较多,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性和经济现象的导入,由浅入深,抽丝剥茧,让学生感受经济学的趣味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导论
1.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1.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与研究方法
1.3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导论
导论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需求理论
2.2 供给理论
2.3 市场均衡
2.4 需求价格弹性
2.5 需求交叉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消费者选择
3.1 什么是效用
3.2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3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3.4 无差异曲线
3.5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选择
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4.1 生产与生产函数
4.2 短期生产函数
4.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4 短期产量曲线
4.5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4.6 长期生产理论
4.7 经济学中的成本
4.8 短期成本理论
4.9 长期成本理论
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市场理论
5.1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和收益
5.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5.3 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
5.4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市场理论
市场理论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6.1市场失灵概念及原因
6.2市场失灵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7.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概述
7.2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7.3支出法核算GDP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8.1均衡产出
8.2凯恩斯消费函数
8.3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8.4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9.1投资的决定
9.2IS曲线
9.3利率的决定
9.4LM曲线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0.1总需求曲线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失业、通胀与经济周期
11.1失业的定义及其类型
11.2通货膨胀的定义
11.3通货膨胀的类型
失业、通胀与经济周期
失业、通胀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政策
12.1经济政策目标
12.2财政政策
12.3货币政策
12.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的先导课程:《微积分》。
《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版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