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电路原理(上)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9日 ~ 2025年06月27日
学时安排: 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9周 已有 78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995)
spContent=本《电路原理》课程,立足于本科生的教学,增加了实验的内容,实验采用录制视频的形式发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增强学习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本《电路原理》课程,立足于本科生的教学,增加了实验的内容,实验采用录制视频的形式发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增强学习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测控类、自动化类等电类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因此,《电路原理》课程在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好《电路原理》课程对大多数理工科专业也十分重要,因为电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几乎无所不在。

《电路原理》课程总共包含十六章的内容,《电路原理(上)》讲述前十一章的内容,《电路原理(下)》讲述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章的内容。本学期的课程分为十八周来进行,前十周为讲授课程,后面为复习、考试时间。

本《电路原理》课程,立足于本科生的教学,增加了实验的内容,实验采用录制视频的形式发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增强学习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课程大纲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课时目标:掌握:关联参考方向的运算,电功率的计算;受控源和电源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和应用。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1-5 电阻元件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实验一 元件特性的伏安测量法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课时目标: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和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的计算;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和输入电阻的计算。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电源等效变换
2-4 输入电阻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课时目标:掌握:支路电流法的计算;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的计算。
3-1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3-2 支路电流法
3-3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3-4 结点电压法
电路定理
课时目标:掌握: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计算;利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求解电路方程。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宁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实验二 直流网络定理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课时目标:掌握:运算放大器电路方程的计算。
5-1 理想运放的特性及电路分析方法
5-2 理想运放的电路计算及应用
5-3 解题思路
储能元件和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课时目标:掌握:等效电容和等效电感的记忆方法;动态电路的方程,独立的初始条件的计算;三要素法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
6-1 电容元件
6-2 电感元件
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6-4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6-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实验三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6-8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6-9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相量法
课时目标:掌握:复数的运算,正弦量的最大值与有效值的计算。
7-1 复数
7-2 正弦量
7-3 相量法的基础
7-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课时目标:掌握:电路的向量图的绘制并用来分析和计算电路方程;正弦稳态电路和功率的计算;正弦稳态电路复功率的计算。
8-1 阻抗和导纳
8-2 电路的相量图
8-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8-4 复功率
实验四 日光灯电路的研究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课时目标:掌握:具有互感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计算。
9-1 互感
9-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9-3 理想变压器
电路的频率响应
课时目标:掌握: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计算;谐振电路的分析的方法。
10-1 谐振电路(一)
10-2 谐振电路(二)
实验五 串联谐振电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需要高等数学的部分知识,高中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参考资料

教材:电路(第5版),邱关源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梁贵书,董华英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康华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电路分析,吴锡龙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原工学院
6 位授课老师
刘萍

刘萍

副教授

瞿博阳

瞿博阳

教授

马彦霞

马彦霞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