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无机化学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9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3-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1周,共17周 已有 94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5)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无机化学是中原工学院最早开设的化学课程之一,它是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立足于中学化学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既自成体系,同时又要为后继化学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它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该课程为基础的无机化学在线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以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前后贯穿平衡一条主线;物质结构基本理论包含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及晶体结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从宏观到微观,突出无机化学学科内在的规律性。

无机化学在线课程总共有27讲课程视频。课程知识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涵盖了无机化学原理部分的基本理论;注意把控理论深度,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注重将思政元素引入在线课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进行学习,同时,课程还提供了丰富的辅助学习资源,如思政案例、课程讨论、典型问题解析及在线测试、课后作业等。

为更适合面向全社会开放,方便学习者的学习,本在线课程的成绩由单元测试、课堂讨论和结业考试三部分组成,其中单元测试占50%,课程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40%

新学期课程团队对课程视频、讨论和习题等部分课程资源进行了更新优化,以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

本课程可供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使用,对无机化学感兴趣的学习者、正在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在校学生、有考研需求的学习者,都可以加入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与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物质结构相关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并能运用上述理论解决无机化学的一般问题,帮助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物质结构基本理论(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一些无机化学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操目标:培养学生们对于专业的认可以及专业自豪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程大纲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及应用;2、了解反应进度的概念;3、熟悉化学化学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符号和术语;4、能应用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1.1 化学中的计量
1.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2、建立熵、标准摩尔熵和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的概念,掌握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3、建立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下);4、能对化学反应方向做出初步判断;5、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各种不同平衡常数表达式及相互关系;6、掌握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联系与不同;7、能进行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1)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2)
2.3 化学反应速率(1)
2.4 化学反应速率(2)
2.5 化学反应的限度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了解弱电解质解离平衡中的解离常数和解离度;2、掌握弱电解质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的计算;3、了解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4、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和相关计算;5、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常数;6、掌握溶度积规则,并能用溶度积规则解决沉淀反应的影响因素;7、了解沉淀溶解的一般方法及沉淀反应的应用。
3.1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1)
3.2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2)
3.3 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2、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3、能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4、能运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计算 ;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氧化还原反应限度的判断和有关计算。
4.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2 电极电势(1)
4.3 电极电势(2)
4.4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原子性质与元素周期性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历史;2、建立玻尔理论中定态、基态、激发态、量子数、电子跃迁等概念;3、初步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4、理解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概率密度和电子云等概念;5、熟悉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部分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6、理解四个量子数的概念、意义、取值,熟练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7、熟练掌握基态原子和简单基态阳离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布;8、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9、建立元素周期律、周期系、周期表、周期性等概念,掌握元素的某些参数(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
5.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1)
5.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2)
5.3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3)
5.4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1)
5.5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2)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的概念及其关系;2、从价键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性和类型及共价键的本质。3、掌握离子键的本质和特点;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能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决一些常见多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5、了解分子轨道的概念及分子轨道理论,能利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第一、二周期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及某些性质;6、了解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以及分子偶极的概念;7、了解分子间力的类型以及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1 键参数及价键理论
6.2 分子的几何构型
6.3 分子轨道理论
6.4 分子间力和氢键
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晶体的特征、晶体的内部结构(晶格、晶胞等概念);2、了解真实晶体的缺陷;3、熟悉晶格能对于离子晶体的硬度、熔点等性质的影响,了解AB型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特性;4、能用离子极化理论分析物质的某些性质;5、了解金属键的形成(改性共价理论、能带理论),并能用其分析金属晶体的某些性质;6、从晶体微粒间作用力的不同理解四种典型晶体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7.1 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缺陷
7.2 主要晶体结构类型
展开全部
中原工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李慧

李慧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原理期末冲刺-3小时突击大学化学

虎哥讲化学

17152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上

虎哥讲化学

14290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下

虎哥讲化学

13323人参加

猴博士高数不挂科-3小时学完高等数学上/微积分(上)【新版】

猴博士爱讲课

61933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