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音乐考古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9周 已有 656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84)
spContent=音乐考古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的音乐文化物质遗存为对象,主要运用考古学和音乐学方法,结合其他学科方法,研究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亦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兴方向,是考古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古代人类音乐活动留下的各种遗迹、遗物,如:各类发掘或传世的乐器、乐谱、乐俑等,研究过程中还需借助摄影、测绘、碳十四测定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开展音乐学研究。本课程为音乐考古学的基础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参观考察相并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该课程现由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艳教授主讲,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音乐考古学是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的音乐文化物质遗存为对象,主要运用考古学和音乐学方法,结合其他学科方法,研究人类音乐文化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亦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兴方向,是考古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古代人类音乐活动留下的各种遗迹、遗物,如:各类发掘或传世的乐器、乐谱、乐俑等,研究过程中还需借助摄影、测绘、碳十四测定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开展音乐学研究。本课程为音乐考古学的基础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参观考察相并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该课程现由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艳教授主讲,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音乐考古基础知识课程,按照中国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分类的方法,结合中国近年考古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乐器,分析古代乐器的音乐性能、历史意义、学术价值等,探究当时的社会风尚、审美意识、思想意识及社会生活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除了线上课堂教学外,通过线下观摩古乐演奏、参观考古发掘基地、参观音乐考古陈列室、实践实操古乐器演奏方法等,加深学生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感知中华博大精深的音乐历史文化,近距离感受古代乐器与实操方法,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之魅力。

授课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全面体现“面向产出”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学质量,面对郑州大学全体学生开设的中国文化知识类专业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构建文化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思辨,培养知识丰厚、文化丰满、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课程以古代人类音乐活动留来下的音乐文物、遗址、遗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古学、音乐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还原古代社会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介绍中国近40年来发掘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音乐文物,讨论古代乐器的“礼乐”功能及其附载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普及中国传统乐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课程大纲

第一章:《序言——追回远古的音声》

《序言——追回远古的音声》

第二章:《吹出远古的迴响》

第1节:《吹出远古的迴响》——奉节石哨

第2节:《吹出远古的迴响》——贾湖骨笛

小测验

第三章:《先祖的舞蹈》

第1节:《先祖的舞蹈》——岩壁画

第2节:《先祖的舞蹈》——彩陶盆

小测验

第四章:《先古威震四海的声音》

第1节:《先古威震四海的声音》——夔与鼓(上)

第2节:《先古威震四海的声音》——夔与鼓(下)

测验

第五章:《华夏第一巾帼英雄》——殷墟与妇好

第1节:《华夏第一巾帼》 ——殷墟与妇好(上)

第2节:《华夏第一巾帼》 ——殷墟与妇好(中)

第3节:《华夏第一巾帼》 ——殷墟与妇好(下)

小测验

第六章:《甲骨文中的石声》——武官村虎纹石磬

第1节:《甲骨文中的石声》——武官村虎纹石磬(上)

第2节:《甲骨文中的石声》——武官村虎纹石磬(中)

第3节:《甲骨文中的石声》——武官村虎纹石磬(下)

第七章:《商周礼乐之重器》——青铜镈

第1节:《商周礼乐之重器》——青铜镈(上)

第2节:《商周礼乐之重器》——青铜镈(下)

第八章:《中国青铜乐器的肇始》—商代铜铙

第1节:《中国青铜乐器的肇始》—商代铜铙(上)

第2节:《中国青铜乐器的肇始》—商代铜铙(下)

小测验

第九章:《钟鸣鼎食 礼乐威仪》——礼乐制度

第1节:《钟鸣鼎食 礼乐威仪》——礼乐制度之“乐悬”

第2节:《钟鸣鼎食 礼乐威仪》——礼乐制度之“八佾”

小测验

第十章:《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一)

第1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法

第2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金”

第3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之“石”

小测验

第十一章:《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二)

第1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土”

第2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革”

小测验

第十二章:《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三)

第1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丝”

第2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木”

小测验

第十三章:《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四)

第1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匏”

第2节:《八音克谐丝竹争鸣》——八音分类之“竹”

小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面向所有对考古、音乐、历史有尊重态度与探索学习精神和兴趣的学生群体开放。

参考资料

李纯一:《上古乐器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子初:《音乐考古》,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方建军:《音乐考古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20年。

王巍等主编:《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陈艳:《音乐考古基础知识》,自编教材。


常见问题

   本课程属于郑州大学校内素质教育课程之一,选择本课程的郑州大学校内学生在按时上课及获得期末考试成绩合格之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欢迎来信至15838300821@163.com邮箱,谢谢!

郑州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陈艳

陈艳

教授

推荐课程

植物学

姚家玲

3666人参加

中国茶道

朱海燕

507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079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45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