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早在1859年,德国病理学家R.Virchow就提出“病理改变是由于细胞异常”的观点。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已跃居成为现代生物学的重叠核心学科(overlapping core discipline)之一,也是医学科学水平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 对于一个医学生或医学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理解细胞与人体的关系?如何通过细胞去解读生命?如何建立一个从细胞层面去认识各种医学问题的知识体系?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养成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这门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探讨细胞生命现象发生规律及本质的科学。它是现代生物学的重叠核心学科之一,被赋予“通过细胞去解读生命“的全新内涵。细胞生物学对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不仅能对细胞本身的各种生物学现象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或整合性的系统解释,而且能为各种生物医学问题的认识或深层次研究提供理论体系和技术平台,并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从细胞层面去认识各种医学问题的知识体系。

     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相比,本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

     坚持结合临床,突出系统整合;坚持以本为本,突出课程思政;坚持教学改革,突出混合翻转;坚持理论实验,突出创新思维。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疾病为切入,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评价为激励,采用自主学习,案例教学、小组协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从细胞层面去认识各种医学问题的知识体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您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领会“通过细胞去解读生命”的全新内涵。

授课目标


探讨 细胞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发生规律;

赋予“通过细胞解读生命”的全新内涵;

建立从细胞层面认识医学问题的知识体系;

提升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中的综合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普通化学、大学物理、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


参考资料

一、参考书目

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胡以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参考书:

   1.胡火珍主编  医学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杨恬主编 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进展和趋势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杨恬主编 细胞生物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宋今丹主编 .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五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5.Bruce Alberts主编(张新跃等译)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上、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6.蔡绍京主编 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实验教程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7.Alberts B, Johnson A, Lewis J,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6th ed.New York and London:Garland Science Publishing Inc, 2014.

8. Harvey Lodish, et al.Molecular cell biology.8th edition, 2016.

 

二、网络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206863803

暨南大学

细胞生物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NU-1002528014

湖北科技学院

医学细胞生物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BUST-1001861005

 

三、经典文章及论文

[1] Martello G , Smith A . The Nature of Embryonic Stem Cells[J]. Annual Review of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4, 30(1):647-675.

[2]Cedric Blanpain, Elaine FuchsPlasticity of epithelial stem cells in tissue regeneration[J]Science, 2014, 344 (6189):1243-1243.

[3]Turley S J , Cremasco V , Astarita J L . Immunological hallmarks of stromal cells in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5,15: 669-682.

[4] Gawad C , Koh W , Quake S R . Single-cell genome sequencing: current state of the science[J].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016, 17: 175-188.

[5] Wang M , Kaufman R J. Protein misfolding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s a conduit to human disease[J]. Nature, 2016, 529(7586):326-335.

[6]Wu M Y , Song J X , Wang S F , et al. Selective autophagy: The new player in the fight agains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18, 137:79-90.

 

四、领域名家介绍

翟中和院士 :

1930年8月出生于江苏溧阳,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翟中和在中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中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在中国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证明核骨架与核纤层在重建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核装配并非必须核小体的构建。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280余篇,专著15部。

 

韩家淮院士:

1960年1月出生于安徽淮南,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副校长。韩家淮长期从事炎症应激反应的信号通路研究。率先发现与炎症相关的p38激酶,揭示了p38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细胞衰老等方面的作用;发现mRNA 3’非转录区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发现小RNA可调控一些细胞因子mRNA稳定性,扩展了对小RNA功能的认识;在细胞坏死机制研究上,鉴定了蛋白激酶RIP3能诱导细胞凋亡向细胞坏死转化,RIP3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中的几个关键酶,增加胞内活性氧的产生, 增强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坏死。迄今韩家淮教授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9篇发表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三大世界顶尖杂志上(6篇为通讯作者),12篇发表在Cell和Nature的姊妹杂志上(7篇为通讯作者)。

 

阿尔伯特·克劳德(Albert Claude)

1898年8月出生于比利时朗格利埃,比利时-美国生物学家,比利时科学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197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29年克劳德进入洛克菲勒研究所后,运用电子显微镜和自己开发的一种超速离心机,分离细胞成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具体的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他发现线粒体并不是来源于细胞的RNA,第一次确定线粒体为细胞产生能源,并发现渔网样结构,称为内质网。开创建立了细胞生物学。

 

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

1939年10月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其中一个叫“启动器”(start)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而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checkpoint),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他除了一直致力于细胞周期和癌症的研究外,还在世界各地讲学,被中国清华大学聘为名誉教授。主要贡献:提供了一系列控制细胞扩散的重要基因,这对于今天解读和使用基因序列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他为了解这些基因如何合作以控制细胞分裂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也就是说,他不但编制了基因目录,而且解释了基因是如何工作的。哈特韦尔的细胞周期生物学使他赢得了多项美国和国际科学奖。

五、领域前沿资讯公众号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请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同一个账号登录学习,需要注意单元测试、作业提交及互评的截止时间,避免影响最终成绩。


  本课程部分图片、动画、视频来自网络,仅因教学需要进行借鉴,在此我们对原创的个人和组织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我们深表歉意并请您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