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课程组的方式面向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主要由7门子课程构成,包括:室内设计基础、室内空间设计、材料与构造、设计制图与透视、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照明设计等,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为入门课程,室内空间设计、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照明设计等为主干课程,设计制图与透视为辅助课程。
在课程定位上,注重对空间概念的引导以及对设计思维的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设计的理论分析与概念的结合、艺术创新与科学方法的结合,从而理解室内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还具有理论严谨的科学性。
在教学设计与方法上,
1)以课题为中心,整合课程,构建课程组体系。打破原来单一课程的内容局限,以设计课题为中心,将整体课程的知识内容统一到一个课题内,将知识架构按照新的课题逻辑进行重整,使课程之间的配套和关联性更加突出,设计课题和系列课题知识点可以进行组合,课题内容和形式更为灵活自由。
2)注重课程实践,优化教学环节。在课程中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实地调研、分析研究讨论讲评、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3)工作室教学相配合,注重项目实践。室内设计教学逐步实现部分学生进入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机会涉足具有社会属性的课题,导师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方案。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教师的设计活动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学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参与设计竞赛,优化教学效果。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高级别国内室内设计竞赛。
1.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进行方案构思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建筑室内各空间的功能特点、技术要求及艺术处理手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建筑装饰技术规范; 4.培养学生对室内空间的新观念和环境意识。
考核方式:以室内设计课题组中各知识点的作业为课程作业(包括前期调研报告、设计草图、方案成果图、模型等),以作业成绩为课程成绩主要评分依据。
成绩要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变通。
总分值:100分:
考勤:10分(根据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酌情给分)
设计能力:90分: 设计创新30分 (根据学生作业的创新性和构思独特性打分)
设计合理性30分(根据学生作业在功能、技术、形式、经济等方面综合设计
水平打分)
设计表达30分(根据学生作业卷面整洁程度和版面设计视觉效果打分)
第一章 设计思维基础
第一章 设计基础单元测试
1.1室内设计史——哥特式建筑
1.2 室内设计史——中国明清建筑装饰艺术
1.3室内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调研与定位
1.4室内设计程序与方法——方案设计阶段
第二章 专业设计基础
第二章 专业设计基础 单元测试
2.1 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概述
2.2 房屋建筑学——楼梯概述
2.3室内设计识图与制图——建筑识图与制图概述与原理
2.4 室内设计识图与制图——室内界面的识图与制图
2.5 室内空间序列设计——何为“空间”
2.6室内空间序列设计——室内空间构成特征
2.7 室内空间序列设计——空间序列设计
2.8 陈设设计——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述及设计原理
2.9 陈设设计——陈设艺术之主次与虚实
2.10 光环境与色彩空间设计——光的显色性
2.11 光环境与色彩空间设计——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上)
2.12 光环境与色彩空间设计——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下)
2.13 光环境与色彩空间设计——光的色温
2.14 室内装饰材料——空间中的界面材料
在学习《室内设计》课程前,学生应该进行理论知识的自我补充,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概论的支撑,包括《室内设计》这门课程,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满足人们功能需求是基础的,其次,是选材及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国内外的设计史,预备一些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人体工程学及室内色彩的理论知识是对课程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1]张绮曼.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张绮曼, 潘吾华. 室内设计资料集 2[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张绮曼. 室内设计经典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4]冯柯. 室内设计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吴智慧总. 室内设计与装修[M]. 江苏《室内》杂志社, 2011.
[6]其他中文、外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