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同时,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与世界的联系也通常借由市场中的各类经济活动来完成。因此,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各国经贸往来日益复杂,系统学习并掌握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对于将要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西方经济学》正是一门系统介绍人与社会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课程。希望透过该课程,能帮助你初步建立用经济学思维理性看待世界、认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与能力。
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同时,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与世界的联系也通常借由市场中的各类经济活动来完成。因此,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各国经贸往来日益复杂,系统学习并掌握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对于将要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
《西方经济学》正是一门系统介绍人与社会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课程。希望透过该课程,能帮助你初步建立用经济学思维理性看待世界、认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与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经济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课程。从古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早期经济学,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所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再到以凯恩斯、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的发展几乎贯穿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蕴含着无穷智慧和哲理。随着你对它了解越来越深入,你会越发感受到它的魅力与价值。
经济学是教育部最早审定的一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概括来说,《西方经济学》是讲授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各类经济关系运行规律的课程。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不同,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如何有效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决策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即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涉及收入、就业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等。本课程以讲授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个体经济行为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规律背后的机理,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
作为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建设以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基础,同时兼顾对其他经管类专业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辐射。通过视频、课件、单元自测、作业、案例、讨论话题、拓展内容等线上资源建设,为广大社会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与自测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为高校学生搭建课前基础学习、课中深入学习和课后巩固与实践学习的通道,使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
授课目标
知识层面: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理解个体经济行为决策原理和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宏微观经济调控手段,进而建立较系统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必备的知识基础。
能力层面: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解读政府政策;逐步形成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与经济洞察力;挖掘学术兴趣,培养科研能力。
价值引领层面: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国经济历史与实践强化对本国经济制度的认知与认同,激发经济强国有我的主体责任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
课程大纲
课程简介
课时目标:1学时;本课程学习指导手册。
1.1何谓经济学及其溯源
1.2为什么学习本课程
1.3从本课程能学到什么
1.4怎么学习本课程及学习要求
导论
课时目标:3学时;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
1.1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1.2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化历史
1.3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1.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学习西方经济学注意要点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课时目标:6学时;理解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二者决定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的过程。
1.1需求
1.2供给
1.3市场均衡
1.4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1.5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分析
1.6本章评析
消费者选择
课时目标:8学时;认识两种效用理论,理解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选择过程及其机理。
1.1 效用论概述
1.2 无差异曲线
1.3 预算约束线
1.4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均衡
1.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6 本章评析
企业的生产与成本
课时目标:10学时;认识企业及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理解企业长短期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及其原理。
1.1 企业概述
1.2 生产与生产函数概述
1.3 短期生产函数
1.4 长期生产函数
1.5 成本概述
1.6 短期成本函数
1.7 长期成本函数
1.8 本章评析
完全竞争市场
课时目标:6学时;认识市场,了解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生产决策原理。
1.1 厂商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
1.2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4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长期供给曲线
1.5 本章评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
课时目标:4学时;认识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及其特征,理解垄断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生产决策原理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及结果,了解博弈模型和纳什均衡的基本含义。
1.1 垄断
1.2 垄断竞争
1.3 寡头市场概述
1.4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1.5 本章评析
市场失灵概述
课时目标:2学时;认识市场也有不完美的一面,了解导致市场配置资源低效的四大原因。
1.1 垄断概述
1.2 外部性概述
1.3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概述
1.4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概述
宏观经济概述及其基本指标与衡量
课时目标:6学时;认识衡量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理解GDP的核算方式,理解如何衡量一国的物价和就业失业水平。
1.1 宏观经济学概述
1.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3 物价水平及其衡量
1.4 失业水平及其衡量
1.5 本章评析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理论
课时目标:6学时;认识短期国民收入决定中最基础的理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理解只考虑产品市场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理解乘数原理。
1.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1.3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1.4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1.5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1.6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论
1.7 本章评析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理论
课时目标:6学时;认识短期国民收入决定中的IS-LM模型,理解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理解外部冲击如何影响均衡产出以及如何动用财政或货币手段进行调整。
1.1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2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1.4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概述
1.5 本章评析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概述
课时目标:4学时;了解将总需求与总供给联系起来考察短期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
1.1 总需求曲线
1.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及三种总供给曲线
1.3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4 本章评析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概述
课时目标:2学时;掌握失业的原因及类型,了解菲利普斯曲线,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分类,认识经济周期。
1.1 失业及菲利普斯曲线概述
1.2 通货膨胀概述
1.3 经济周期概述
1.4 本章评析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概率论》、《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助于学习本课程。
参考资料
主讲教材: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推荐教材: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推荐资源:
“学习强国”中有关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的新闻报道。
可汗学院公开课《微观/宏观经济学》。
常见问题
Q:关于本课程的线上学习方式
A:本课程会按照学时安排,陆续发布每一章的教学资源及配套练习,练习包括本章话题讨论、本章作业、本章单元自测等不同形式,请大家参照学时安排及时完成相应章节的线上学习与练习。
Q:关于本课程的线下教学
A:线下教学主要针对本校学生,请根据本课程教学安排,提前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课上采用参与式教学,除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外,还将开展案例分析、讨论、课程思政、小组主题汇报等教学活动。
Q : 关于本课程的答疑
A : 在线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如遇到任何学习问题都可私信、或在课程讨论区留言(注意:不发与课程学习无关的话题,也请注意文明用语),或发送邮件至670115684@qq.com, 课程团队会尽快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