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建设队伍集合了创客教育领域专家、海归博士以及跨学科的中小学一线名师和教研人员,既能为中小学老师和职前教师带来最前沿的课程资源,更全面、系统、科学地为大家展示创客教育的前世今生,也能为大学生带来近十种技术课程资源。
一、课程特色与亮点
Ø 系统化的创客课程体系。课程中包含较完整的创客课程内容,跟踪前沿的理论,从创客课程目标的确定到创客课程的评价,为创客教师提供了全面的帮助。
Ø 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类课程实践经验。本课程为不同学科的老师提供了创客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等技术类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多种方案,并进行了更新迭代。
Ø 提供多样的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案例。本课程团队深入一线中小学课堂,并邀请国内一线中小学老师提供优质的创客课程案例且定期迭代。
Ø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方式多元,运用创客教育课堂中适宜的评价方式,对学员进行评价,并在课程迭代时对前期优秀学员作品进行展示。
课程特色资源:最新理论国策前沿分享、创客课程资源案例实操、创客课程案例分享
二、课程要点
三、课程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秦健,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校承担《人工智能》、《通用技术与机器人》等理论与实训课程;多次出任国内机器人大赛、创客大赛的裁判、评审以及指导教师。
课程教师团队:张宝辉、吴俊杰、张立国、刘全铭、向金、蒋建波、严凯、韩恭恩
1. 理解创客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掌握我国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基本思路。
3. 尝试选用1-2种创客课程资源开发工具开发简单的创客作品。
4. 掌握创客课程设计的各个要素并设计一节完整的创客课例。
5. 熟悉创客类比赛前中后期如何准备。
1. 需要一种对创客教育的热情;
2. 会下载和安装相关教学应用软件等。
课程总分 = 课堂讨论(25%)+ 单元测验(30%)+ 单元作业(30%)+ 期末考试(15%)
1. 课堂讨论(25%):本课程讨论,只有在“课堂交流区”板块中的讨论记入总分,总个数达十八次及格,三十次满分;
2. 单元测验(30%):第一至第五单元测验,共计30分,第零讲单元测验不计入总成绩,只是为了帮助大家熟悉慕课平台的功能,为正式学习打下基础;
3. 单元作业(30%):第二讲(V1)、第三讲(V2)、第四讲(V3)共三个单元作业,共计30分,第零讲单元作业(V0)不计入总成绩;
注意:第三讲(V2)作业采用学生互评的评分方式,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5个。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3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5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取其被评成绩的平均值。
4. 期末考试(15%):将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期末考试,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部分。
获得证书要求:最终分数(由以上四部分组成)60分以上及格,80分以上优秀。
课程设置“合格”(达到60分),“优秀”(达到80分)两档结业标准,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其中成绩“优秀”者将颁发优秀证书。其中,电子版的课程结业证书免费。纸质版证书:100元/一人。证书发放工作由爱课程网负责。有关问题请咨询:010-58556579。
1.推荐书籍:
《创客 新工业革命》 克里斯·安德森; 《Arduino开发实战指南》 程晨;《创客空间搭建指南》 [美]Adam Kemp;《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梁森山;《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报告2018》 钟柏昌;《2017 中小学创客·STEM教育资源调研报告》 乔凤天;《终身幼儿园》 [美]米切尔·雷斯尼克;《因计算机而强大——计算机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与学习》 [美]西摩·佩珀特;《十六种典型创新方法》 侯光明等;《在课堂中整合工程与科学》 [美]埃里克·布伦塞尔;《综合实践活动新思维》 张质彬;《VEX机器人程序设计与竞赛指南书籍》 韩恭恩。
2.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37(04):12-24+40.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4-21.
[3]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31-39+134.
[4]赵呈领,申静洁,蒋志辉.一种整合创客和STEM的教学模型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9):81-87.
[5]张立国,王国华.学校中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8):106-112.
[6]闫志明,孙承毅.论创客教师的知识基础[J].教育研究,2018,39(06):111-118+123.
[7]郑燕林,李卢一.培育实践智慧:创客教育的本质目标与实施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2):26-33.
[8]钟柏昌.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核心理论研究——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新分类[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2):87-92.
[9]宋述强,钟晓流,焦丽珍,李寅.创客教育及其空间生态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1):13-20.
[10]闫寒冰,郑东芳,李笑樱.设计思维:创客教育不可或缺的使能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6):34-40+46.
[11]杨晓彤,谢幼如,钟如光.网络空间支持的中小学创客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1):101-107.
[12]王同聚.走出创客教育误区与破解创客教育难题——以“智创空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2):44-52.
[13]董黎明,焦宝聪.基于课程融合的“创客”教学设计与应用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3):89-96.
[14]王佑镁,王晓静,包雪.成为自造者:众创时代的创客素养及其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10-16.
备注:为教学需要,本课程部分内容参考借鉴了网络资料。如果不慎影响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课程组 yuandingckkj@163.com 联系。
《如何做创客教育》交流QQ群:658137275,欢迎大家入群交流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