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3月02日 ~ 2020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每周2-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72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92)
spContent=《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门面向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课程。本课程以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课为依托,构建基于教师教学实践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介绍了大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工具及新成果,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门面向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课程。本课程以国家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课为依托,构建基于教师教学实践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介绍了大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工具及新成果,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门帮助师范生和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基于教师教学实践实际需求,并吸收了大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成果,如翻转课堂、微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项目学习、数字校园、智慧教室等等;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网络环境下开放、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特点;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单元导学视频、微课学习、软件工具操作演示等;课程内容强调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工具丰富,实践性、可操作性强。

本课程是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升级版(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5105.html)。课程团队根据MOOC在线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与学习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优化与完善,更加适合学习者在线学习。

本课程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和要求编写。本课程可以帮助职前教师和一线教师建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学必备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达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等文件对教师提出的相关能力要求。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类资源综合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意识,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课程大纲
教育技术概述
课时目标: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定义、本质内涵、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质;2.了解教师需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3.结合实例,理解三种常见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义、内涵和特征;4.理解数字化教学、网络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等相关概念。
单元导学: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第三节 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
第四节 教育技术相关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
课时目标:1.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2.掌握课堂教学型课件PowerPoint的设计与制作;3.了解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特点,掌握网络学习课件的设计与制作;4.了解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概念、特点与类型,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5.掌握媒体素材处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图片、视频、声音的加工处理。
单元导学: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
第二节 课堂教学型课件设计与制作
第三节 自主学习型课件设计与制作
第四节 媒体素材处理基本技能
信息化教学工具
课时目标:1.了解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基本类型与特点;2.了解常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软件;3.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并了解其教学应用;4.掌握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并了解其教学应用;5.了解可视化与探究学习工具PhET的教学应用。
单元导学:信息化教学工具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工具概述
第二节 思维工具的教学应用
第三节 学科教学工具应用案例
信息化教学环境
课时目标:1.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组成要素,并对每一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2.了解三种类型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并解释其功能特点以及它们的教学应用;3.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定义、基本功能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与应用目标;4.理解网络教学环境的概念,掌握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方法。
单元导学:信息化教学环境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第三节 智慧校园
第四节 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时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2.了解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促使学习者掌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流程;3.了解探究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模式,并且熟悉探究学习项目设计的概念、特点、设计步骤等内容,能设计出一个探究学习项目方案。
单元导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三节 探究学习项目的设计
教育技术新发展
课时目标:1.了解虚拟仿真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理解几种网络教学新模式的教学理念;3.了解不同网络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过程、活动设计、运用的技术以及教学创新。
单元导学:教育技术应用新发展
第一节 教育应用新技术
第二节 网络教学新模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主要面向希望提高自身在教育教学场景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校师范生及一线教师。学习本课前,希望您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

证书要求

总成绩超过60分,即可获得合格;

总成绩超过80分,即可获得优秀。

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下列三个部分按比例累加而成,

1.在线讨论课堂交流区得分(35%)

2.单元测试得分(45%)

3.课程作业得分(20%)

根据最新要求,已取消免费证书,证书的形式为认证证书,您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认证证书的收费标准为100元/份。

参考资料

[1]柯清超.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J].教育部,2010:7-10.

[3]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5.

[4]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7-25.

[5]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6]吴芸,刘向敏,沈书生.新版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解读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10-15.

[7]李康.网络教学模式构成要素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3(3):7-9.

[8]王丽琼.小议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88.

[9]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1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001.2).

[11]毛一梅.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对策[J].软件世界,2000,7(1):29-32.

[1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1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14]曹卫真.自主学习模式中网络课件的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79):57-60.

[15]耿建民.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85-88.

[16]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

[17]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

[18]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

[19]金鑫,王朋娇,赵希.国际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室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

[20]高东怀,沈霞娟,宁玉文,张迎.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层次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52-56.

[21]李育泽.从应用系统结构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50-53.

[22]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23]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24]王晶姝.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2,(3):40-42.

[25]鲁东明.“智慧校园已经不只是理念[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29.

[26]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4):15-19.

[27]章雪梅.基于项目的学习:VCT设计模板与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

[28]高志军,陶玉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29]姜乃军.信息技术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6).

[30]张雪萍.“项目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6).

[31]郑晓丽,王峰.精品课程协作探究式学习平台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

[32]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2,40:17-21.

[33]北京开放大学.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34]顺平.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

3,02:5-11.

[35]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79.

[36]王萍,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1-84.

[37]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38]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

[39]王永固,李克东.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模型及其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40]高凌云,高玲.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2.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Q :我该如何联系课程团队?

A :您可以通过私信助教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回复,您也可以加入课程QQ群,群号1059626768。


Q :我该如何学习?

A :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课程的重要信息都会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抄送学员注册的邮箱,请及时查看。

 

Q :能够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 :我们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

l  保障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完成当周课程的内容

l  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各位学习者煮酒论英雄

l  遵守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和善交流

l  请勿上传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节约宝贵互联网资源

l  请勿发表非法违规信息,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空间

l  在引用课程相关资源时,请您先和我们联系取得同意

华南师范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柯清超

柯清超

教授

马秀芳

马秀芳

副教授

尹睿

尹睿

教授

推荐课程

大学生健康教育

余小鸣

17014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353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59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247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