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中国古代服饰为什么要分出三六九等?为什么随意僭越被视为不合礼法,招致非议甚至祸事。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易服色”?这些严格律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各朝各代,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穿着真像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领略先人着装的真正模样。
中国古代服饰为什么要分出三六九等?为什么随意僭越被视为不合礼法,招致非议甚至祸事。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易服色”?这些严格律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各朝各代,上自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穿着真像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领略先人着装的真正模样。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历史文化类课程,可作为纺织服装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作为一般本科教学的通识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讲述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历朝服饰文化思想,即服道的探究;二是历朝基于服道思想的服饰形制特点及演变情况;三是基于考古资料赏析历朝服饰。
课程共分为十个章节,共录有21个讲课视频,从有文字记载的商代开始,到清朝结束,共十四个统一王朝。讲述内容主要来源于历代舆服志记载,考古资料,服装史著作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由于服饰本身很难保存,现存的实物非常少,需要借助于其他视觉物,比如壁画、雕塑、书画等来映证当时的情况,很多对服饰的还原都是基于分析和推论。所以本课程有很多知识点属于探究性学习,课程也会有较多的互动讨论,相信这种探究会更增添学习的乐趣。
课程教学资源分为(1)先行组织学习材料,帮助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和知识准备,建议所有学习者提前阅读;(2)核心教学材料,以视频方式提供,这部分内容是经过提炼的精华部分,帮助学习者整体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建议所有学习者认真观看并学习;(3)知识点细分详解材料,以ppt形式提供,主要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视频中提到的知识点,建议有学分修读需求的学习者学习,做好笔记,通过测试以便巩固学习成果;(4)补充材料,以参考文献的方式提供,供有进一步专题研究需求的学习者参考,并可在研究性研讨小组互动中研讨。

本课程设置了多个讨论区,有话题讨论区,围绕日常感兴趣的话题,如观看的电视剧历史人物造型,社会现象等;有研究专题讨论区,围绕学术性问题进行研讨;有教师答疑区,主要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授课目标
通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并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形制和结构特点;
2、了解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能辨别服饰所处的时期;
3、理解各个朝代的服饰规定及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治国思想;
4、理解中国古代服饰演变的轨迹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
建议目标:
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动机和需求设置与其相符的学习目标,通过网络互动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以达成目标。
课程大纲
课程导论
课时目标:本章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从实例入手,阐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体系结构及其蕴含的服道思想,分析各个朝代服饰演变的原因,演变总体态势,简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殷商古风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殷商时期的社会形态,信仰体系,以商代考古发现为依据,分析商代社会身份等级不同服饰差异和特点,重点讲解对后世祭祀服饰产生影响的“上衣下裳”制。分为2个知识点。
知识点1:商代社会形态及其信仰体系。分析中国古人的世界观,探索后世服饰制度形成的思想根源;
知识点2:商代服饰形态。分析不同身份衣着形制的差异,总结商代服饰形制的特点。
第二章 服周之冕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西周的政治思想,礼乐制度和祭祀体系,阐述周礼中关于服饰制度的规定,是后世三千年服饰演变的基础。重点讲述帝王祭祀的冕服等级安排以及具体形制。分为3个知识点。
知识点3:西周社会背景及政治思想。讲述西周社会历史背景,探讨政治思想与礼乐制度的关系,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4:西周服饰等级规制。以《周礼》、《仪礼》、《礼记》为依据,讲述西周礼乐制度中贵族服饰的规定,呈现出的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5:《周礼》中帝王服饰形制构建。以图示的方法着重讲解帝王服饰构建组成,形态材质及等级差异。
第三章 春秋战国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导致的社会形态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对服饰制度产生的影响,重点以楚国为例,依据考古发现,讲解战国时期贵族服饰的特点。分为2个知识点。
知识点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政治思想。分析各地域呈现的差异;
知识点7: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以考古研究成果为依据,讲述楚墓出土的服饰形制及其构成。
第四章 两汉儒风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社会构成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分析东汉时期正式建立服饰制度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讲解《后汉书·舆服志》中服饰制度的构成体系,并图示的方式讲述汉代衣冠形制特点。分为4个知识点。
知识点8:秦汉时期社会背景及政治制度。阐述该时期社会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情况,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9:东汉服饰制度的建立。通过汉高祖“起朝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章帝“白虎通”三个阶段阐释儒家思想与统治阶级的互动,及促成服饰制度建立的过程;
知识点10:解读《后汉书·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后汉书·舆服志》为依本,具体阐述服饰制度的构成,包括涉及人物、等级划分、服饰等第等;
知识点11:深衣的基本形制特点。以考古研究成果和文献图示的方式介绍汉代的基本服饰形制。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以魏、晋、南朝、北朝为时间主线,从民族融合和意识形态变化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统治者的政治心理,阐述服饰制度演变的脉络,分析民族融合对服饰形态和穿着行为的影响。分为3个知识点。
知识点12:魏晋风度及对服饰产生的影响。阐述魏晋时期玄学、佛学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13:解读《晋书·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晋书·舆服志》为依本讲述魏晋时期的服饰制度及形制的特定;
知识点14:民族融合下的服饰变化。以图片资料比较分析南北朝服饰的变化以及对隋唐服饰的影响。
第六章 大唐华服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隋唐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气质,分析唐朝服饰制度与前朝的承继与发展,以图示的方法阐释唐代服饰制度的构成,分析其之所以成为后世宋、元、明服饰制度一脉相承的原因。并结合考古资料对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不同的服饰特征尤其是女性服饰特征加以赏析。分为6个知识点。
知识点15:隋唐时期社会背景及政治制度。阐述该时期社会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情况,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16:解读《旧唐书·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旧唐书·舆服志》为依本,分析唐朝服饰制度对前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哪些要素成为后世服饰制度的范式;
知识点17:唐朝帝王服饰特点。以图示法说明《旧唐书·舆服志》中帝王冕服和诸服饰的形制特点。
知识点18:唐朝官员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说明《旧唐书·舆服志》中唐朝官员的服饰形制特点;
知识点19:唐朝男子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介绍唐朝男子服饰的特点,重点分析幞头的来源,冠饰变化和圆领袍衫的形制特点;
知识点20:唐朝女子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介绍唐朝女装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
第七章 两宋风云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北宋南宋时期的政治格局,政治思想及对服饰制度的政治功利性需求,分析宋朝几次服饰制度改革及其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宋史·舆服志》为依本,简述服饰制度构成;并以历史资料图解宋朝各阶层的服饰特点,分析女性服饰形制变化的原因。分为5个知识点。
知识点21:两宋时期社会背景及政治制度。阐述该时期社会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情况,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22:解读《宋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分析宋朝服饰政治事件,介绍宋朝多次冕服修订,宋朝服饰制度的构成;
知识点23:以《宋史·舆服志》为依本,以图示的方式介绍天子服饰形制特点;
知识点24:宋朝官员服饰特点。以《宋史·舆服志》为依本,以图示的方式介绍宋朝官员服饰;
知识点25:宋朝女子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介绍宋朝女性服饰的特点。
第八章 蒙元服饰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阐述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在服饰制度上产生了“汉法国俗”变通方式,侧重介绍蒙古服饰对汉民族服饰的影响。分为2个知识点。
知识点26:元朝社会政治背景。阐释“汉法国俗”制度的产生原有和在服饰制度上的具体体现;
知识点27:蒙元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介绍蒙古族本民族的服饰特点,重点介绍“质孙服”。
第九章 大明衣冠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讲述明朝的社会形态、政治思想和对服饰制度的影响,以图示法重点介绍洪武、永乐、嘉靖三个时期的服饰制度变化,依据历史资料分析明代各阶层人的服饰特点。分为5个知识点。
知识点28:明朝时期社会背景及政治制度。阐述该时期社会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情况,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29:解读《明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明史·舆服志》为依本,对比分析洪武三年、十六年、二十六年、永乐三年、嘉靖八年服饰制度的变化;
知识点30:明朝帝王服饰特点。以图示法介绍明朝帝王的服饰形制特点;
知识点31:明朝官员服饰特点。以图示法介绍明朝官员的服饰等级及形制特点;
知识点32:明朝女性服饰特点。以历史资料分析明朝女子的服饰形制特点。
第十章 满汉共制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阐释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心态,采取的政治策略以及取消冕服制度的政治动机,以历史资料分析清朝服饰制度的构成特点,并以图片的方式分析清朝社会各阶层的服饰形制特点。分为6个知识点。
知识点33:清朝时期社会背景及政治制度。阐述该时期社会政治思想及政治制度情况,以理解这一时期服饰制度的政治动机及其内涵;
知识点34:解读《清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清史》为依本,阐述清朝服饰制度的构成分;
知识点35:清朝天子服饰特点。以图示法介绍清朝天子服饰的形制;
知识点36:清朝后妃服饰特点。以图示法介绍清朝后妃服饰的形制;
知识点37:清朝官员服饰特点。以图示法介绍清朝官员服饰的形制;
知识点38:满汉服饰融合。阐述满汉融合的服饰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在课程导论部分安排了学习内容介绍和方法建议,学习者在学习之前需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同时认真阅读每个单位前的预备材料,以便理解课程知识。
证书要求
参考资料
1、历史文献类:
(1)董巴.《大汉舆服志》
(2)《东观汉记.车服志》
(3)蔡邑《独断》
(4)范晔《后汉书》
(5)司马迁《史记》
(6)唐房玄龄《晋书》
(7)梁萧子显《南齐书》
(8)唐魏征《隋书》
(9)后晋刘昫《旧唐书》
(10)元脱脱《宋史》
(11)元脱脱《辽史》
(12)元脱脱《金史》
(13)明宋濂《元史》
(14)清张廷玉《明史》
(15)唐杜佑《通典》
(16)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7)《毛诗正义 》(郑玄注,孔颖达疏)
(18)《礼记正义》
(19)《周礼注疏》
(20)《仪礼正义》
2、研究文献类:
包含中国古代服饰相关研究的著作、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依照单元教学内容配置。例如:
(1)阎步克.服周之冕.著作电子版
(2)杨艳芳.《后汉书.舆服志》探析,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马骁.《东汉服饰制度考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4)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硕士论文2010
(5)洪进业(台湾).《具象与抽象—从形制到观念的秦汉服饰之研究》.博士论文
(6)吴爱琴《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河南大学,博士论文
(7)(韩)崔圭顺《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博士论文
(8)刘明玉.《考工记.服饰工艺理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3、图片类
(1)宋聂崇义.《三礼图》
(2)明王昕.《三才图会》
(3)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4)明《中东宫冠服图》
常见问题
- A:本课程学习之前需要哪些知识准备?
- Q:本课程的讲解离不开对当时历史背景的阐述,由于时间关系,往往一笔带过,提一些关键点,建议在学习前了解一些历史背景,以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 A:课外学习需要注意些什么?
- Q:课外就一些服饰历史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形成较系统的历史观点;可借助其他学习形式,如博物馆参观,文献资料查阅等巩固所学知识;关心与服饰历史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比如影视作品等,大胆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