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是系统研讨体育与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学科,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2016年,体育社会学被确定为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设定的七门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之一,成为每个体育人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既要解决是什么,同时也要回答为什么的课程,体育社会学担负着揭示作为社会生物的人与作为社会活动的体育之间交错纵横、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并引导读者,对体育现象进行有效的认知与理解的基本责任,他与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影响着体育中的人与人眼中的体育。
本书由中国社会学权威、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主编,华南师范大学马廉祯教授与熊欢教授担任副主编,编者在编写本书前曾在体育社会学方面做过大量学术研究工作,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全书文体轻松,深入浅出,更加适合当下网络课程教学,短小精悍,重点清晰的教学风格,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体育社会学产生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体育这个错综复杂,缤纷灿烂的社会现象有更为深刻与理论性的认知,下面,就请我们走入体育社会学的课堂。
本课程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该学院体育学为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现已建设国家级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等近20个国家级平台。课程获得体育社会学权威专家卢元镇教授的指导,课程所用教材《体育社会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之一。本课程对此进行创新性改编,融入课程思政等元素,使之成为更响应“两性一度”线上课程的教材。
绪论
绪论
课程导读
知识图谱
第一章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
导读
1.1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概述
1.2社会中的体育现象
1.3体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1.4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1.5本章知识图谱
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 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
第二章 导读
2.1 体育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
2.2 体育运动与经济的互动
2.3 体育运动与政治的互动
2.4 体育运动与文化的互动
2.5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发展
2.6本章知识图谱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体育社会化
第三章 导读
3.1 人的社会化与体育社会化
3.2 体育社会化与终身教育
3.3 社会化与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3.4 竞技运动员社会化问题
第三章作业
3.5本章知识图谱
第三单元测试
第四章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4.5本章知识图谱
第四章 导读
4.1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4.2 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4.3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4.4 竞技运动员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
5.5本章知识图谱
第五章 导读
5.1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与角色
5.2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互动与规则
5.3 竞技体育中的社会资本
5.4 体育运动中的符号与身份认同
第五章作业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 社会差异与体育运动
第六章 导读
6.1 民族差异与体育运动
6.2 宗教差异与体育运动
6.3 社会性别差异与体育运动
6.4 不同生命周期的体育运动
6.5 竞技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学观察
第六章作业
6.6本章知识图谱
第六章测试
第七章 竞技体育的社会问题
第七章 导读
7.1 竞技体育社会问题概述
7.2 竞技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种类
7.3 竞技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
7.4 竞技运动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章作业
7.5 本章知识图谱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问题
8.3传统体育中的性别差异
8.4解决策略与未来展望
8.5本章知识图谱
8.1历史演变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社会问题演进
8.2文化多样性对传统体育的社会影响
第九章 体育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9.2体育群体概述
9.1群体概述
9.7本章知识图谱
9.3老年人体育
9.6残疾人体育
9.5农民工体育
9.4妇女体育
1.社会学基础: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2.体育基础:对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研究方法: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
4.英语阅读能力:因为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国际范围内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5.批判性思维:能够批判性思考,对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辨析,以及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思考。
1体育社会学第4版、978-7-04-049386-3、卢元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8.“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之一。
2体育社会学、978-7-04-051613-5、卢元镇、马廉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