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学民艺 做手工
分享
spContent=本课程以探寻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制作方法为线索,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为前提,开展各项手工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用新型材料制作由民间手工艺衍生出的四十余项手工制作的技法。力求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开设情况

“学民艺做手工”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在校级精品课程、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民间美术”的基础上,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民间美术”和“手工制作”两门课程的进一步融合。本课程配备有课程主持人编者的两本教材,其中《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已评为省高校重点教材。  

开设时间及年限:

本课程于2005年开设,初期为“工艺制作”课程,曾列为校级优秀课程,

2017年改名为“民间美术”课程,改名后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民间工艺的制作教学,并进入超星校内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前后已有十余年。

    内容简介

    课程旨在以探寻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制作方法为线索,以提升学生们传统文化素养为前提,开展各项手工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各项手工制作的技能。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力求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1.多种民间手工的制作方法,学会:2.用新型材料制作由民间手工艺衍生出的四十余种创意手工的技法。由此,让民间手工艺在手工课程教学中得以传承与延续,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创新,并且通过师范生将民间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延续到小学和幼儿园的实践与应用之中,让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得到更广泛更普遍的传承。

课程预期受众定位

       1.本校师范类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2.本校其他师范专业的学生,如:音乐、体育、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等专业,作为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3.同类高职院校涉及本课程的在校生,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4.中职学校教育类在校生,可作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5.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可作为手工制作进修课程。

6.社会上广大手工爱好者,作为diy 学习课程。

课程教学资源储备情况

1本课程主持人曾受《学校艺术教育》杂志聘请为“艺术资源”栏目的作者,撰写了大量的民间艺人访谈,曾采访了十几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制作过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手工艺作品的原始图片资料,这些原始资料将是本课程开设与建设中最珍贵的财富,最鲜活的案例。

2课程主持人及成员已编著出版了两本与本课程相关的手工教材:《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手工——源自民间》,其中《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评为2015年省高校重点教材。两本教材将成为本课程开设与建设的最核心的教学材料。

3本课程从开设初期到现在,已有十余年,在此期间,课程主持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基本取向,不断修改完善了学校“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大纲,最新版的教学大纲将为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最有效的依据。

4本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还拍摄了多个教学视频,如:“扎染”、“盘泥条”、“软陶多肉”、“染纸”等。课程组成员均有完善的各种手工制作教学的教案,手工教学的原创作品,以及大量的学生制作的精美手工作品的图片。这些都能成为本课程开设中的参考资料。

       5本课程主持人长期潜心民间美术研究,在此期间与众多的非遗传承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多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他们也能够成为本课程的特约讲师,把最本土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各地优秀民间手工艺,从民间手工艺中汲取养分,激发对学生民间美术的热爱,并自觉地参与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中去。 

2.在了解民间手工艺造型特点和审美原则的基础上,让师范生更全面的提升教师素养和动手能力,学会多项民间手工艺的制作技法,以及多种新型材料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几十项具有民间意味的手工作品。

3通过师范生将民间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延续到小学和幼儿园的实践与应用之中,让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得到更广泛更普遍的传承。

4.力求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


成绩 要求

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完成一件该项目的手工作品,

成绩要求:上传作品图片,方能合格,作品制作精美者为优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已经学习过基础手工,掌握最基本的纸工、布工、泥工等制作的方法。

参考资料

教材:刘燕妮  编著《美蕴民间——江苏民间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

           刘燕妮  陈夏贤  编著《手工——源自民间》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