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作为个体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教育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每个个体都在教育经历中成长成熟。我们是教育实践的亲历者,是教育故事的创造者,也是教育理论的阐释者,作为一名专业学习者,我们需要跳出日常生活经验的羁绊,以一种更为高阶的视角解读我们自身的教育历程、建构我们对教育世界的意义理解。
2.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说起教育,很多同学会满怀憧憬的念到那句著名的名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为何会打动人心,因为它的背后蕴含着教育的真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将带领大家领略更多富有深意的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我们会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探索为何国家要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为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为何教育如此重要;在教育的个体功能中,我们会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以自我分析为蓝本,探究究竟是何种因素使我们成长为今日的自己;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我们将会理解如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教育目的、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等章节的分析中我们将会领略我们所经历的学校教育竞有如此多的学问与奥秘,一门课程、一次活动、一份作业都有它的设计原理。这门课是关于科学理解教育学、理论阐述教育原理、理性建构教育生活的一场学术与艺术之旅。
3.这门课程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但理论的钻研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的阐释也不是脱离经验世界的一味说教。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一有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学习者自我经验世界的反思,我们每个个体的教育经历就是是最鲜活的教学素材,我们将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课程三维目标,结合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增强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借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深度混合式教学,课程最终目标是通过理论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教育本质、习得教育原理、掌握教育技能,从课程走向生活,经营好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教育,真正的做一个自我受益的终身学习者。
本校学习者:总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1.过程性考评
(1)平时表现:撰写《我的教育自传》不少于2000字;阅读经典著作: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是什么》;完成小组活动;参与课堂主题讨论等。
(2)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针对3-6幼儿,设计一节教学活动,撰写教案。
(3)线上学习:作业、问卷、课堂发言、讨论、练习、测试、线上考试等。
2.线上学习要求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线上成绩评分构成:
单元测验(20%)+课程讨论(30%)+单元作业(10%)+考试(20%)+视频学习(20%)=综合成绩(100%)
(2)具体说明
章节检测要求:测试题是对视频学习效果的检测,所有检测任务点均需填答,答错将扣除相应分数;
讨论要求:发表或回复有效讨论数不少于10条,同时对课程进行评价;
考试要求:完成课程结课考试。
1.指定教材:
向贤明.《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参考书目:
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