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深对初等数学中代数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掌握其中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研究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和教学问题,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师范生的数学修养。
2.通过对初等数学中代数相关知识的具体梳理和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等能力,为今后指导中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打好基础。
围绕数与数系、代数式与不等式、方程,函数,数列等内容展开教学,使学生提高对初等数学中代数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感悟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师范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考核形式:
课程讨论10%(“在课堂评论区”回复10个字以及以上的帖子,可以得到讨论部分的满分);
单元测验40%(每一章结束后的测试题);
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为客观题),
本课程的测验和期末考试采用在线考核方式,根据成绩评定。
考核结果:60以下为不合格,60~84为合格,85~100为优秀。
一、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数与数系
1.课程教学内容:
数的形成与数系的扩充,自然数理论、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
2.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数系的扩充 ,难点:自然数理论。
3. 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数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相关理论,深化认识其概念、性质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公理化思想方法、算法)。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二) 解析式与不等式
1.课程教学内容:
数学符号简史;解析式;不等式及其证明;重要不等式。
2.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不等式的证明
3. 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简史,从高观点多角度认识数学符号语言,理解掌握代数式、解析式、不等式及其求解、证明。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三) 方程
1.课程教学内容:
方程的历史发展及其科学价值;方程的定义;几种常见方程的变形;方程的求解;方程根的性质;不定方程与中国剩余定理
2.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不定方程的求解。
3. 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方程的定义、变形、求解、根的性质等基本问题,掌握方程的变形及其求解,了解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及不定方程的求解与证明。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四) 函数
1.课程教学内容:
函数概念的三种定义;初等函数;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特征;函数概念的教学。
2. 课程的重点、难点:
函数概念及其思想方法。
3. 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函数的发展及其科学价值,了解函数的三种定义方式,进一步深化认识初等函数,深化认识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特征。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五) 数列
1.课程教学内容:
数列简史;初等数学里的数列及其求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应用举例。
2. 课程的重点、难点:
数列应用。
3. 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数列简史,深化认识等差、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等,能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六)数学问题解决
1.课程教学内容:
有关数与数系、解析式与不等式、方程、函数和数列问题的解决。
2. 课程重点、难点:
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明晰各类数学问题的特征,掌握问题求解的一般思路与解题方法,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4.课程教学方式
讲授、合作讨论、指导探究
二、课程学时分配
《初等数学(1)》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64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教学内容概要 | 讲课 |
绪论 | 2 |
(一) 数与数系 1.数的形成与数系的扩充 2.自然数理论 | 4 |
3.整数集 4.有理数集 | 2 |
5.实数集 6.复数集 | 4 |
习题课 | 2 |
(二) 解析式与不等式 1.数学符号简史 2.解析式 | 2 |
3.不等式及其证明 | 4 |
4.重要不等式 | 4 |
习题课 | 2 |
(三) 方程 1.方程的历史发展及其科学价值 2.方程的定义 | 2 |
3.几种常见方程的变形,方程的求解 | 4 |
4.方程根的性质 | 2 |
5.不定方程与中国剩余定理 | 4 |
习题课14 | 2 |
(四) 函数 1. 函数概念的三种定义 | 2 |
2.初等函数 | 4 |
3.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特征 | 4 |
4.函数概念的教学 | 2 |
习题课13 | 1 |
(五) 数列 1.数列简史 2.初等数学里的数列及其求和 | 4 |
3.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 2 |
4.数列应用举例。 | 4 |
习题课13 | 1 |
合计 | 64 |
制定人:张树来
在中学及大学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康纪权,邓鹏,汤强主编. 初等数学研究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9.
(3)葛军,涂荣豹编著. 初等数学研究教程.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07.
(4)叶立军主编. 初等数学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5.
1. 在线课程课堂一般是如何组织的?
专家们说,情况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在线课程学生会定期登录一个学习管理系统,或称LMS,这是一个虚拟门户,学生可以查看他们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成绩;能用来联系教授、同学和获得支持服务;访问课程材料;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等等。
2、本课程主要针对什么样的学生?
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的学生,读过高中的同学可以进行在线学习。
3. 学生需要在特定时间上课吗?
在线课程通常有一个非同步或自定进度的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时间完成课程,但仍然需要满足每周的最后期限。
4. 在线课程要上几周?
一些在线学位课程遵循传统的学期制,本课程是16周,每周4课时。
5、本课程有什么要求?
本课程要求大家要按时学习,自己查看网上的视频及课件,同时练习随堂测验,每一章内容学完以后还有单元测验,最后还要组织期末在线考试。
6. 学生如何参加在线课程考试?
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测试题目提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