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课程之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理是大变动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大学是学习、追求真理之所,仁学正是中华民族在2500年前探寻到的真知灼见和智慧法门。本课程正是还原《论语》作为孔子弟子为了保存和推广孔子仁学而将孔子思想依仁学逻辑进行编辑的原始思路,运用法典化的解释方法,还原孔子仁学的原貌,作为新时代应对大变动社会的安身立命的基础。
【课程主题】仁学是大变动社会的生存智慧,如何在春秋礼乐崩坏的大变动社会中生存发展,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没有先贤智慧的加持,要想在大变动社会中立足,绝难做到。中国现代的改革开放开启了现代的变动社会。从仁学的“志于道、兴于诗、据于德、立于礼、依于仁、敏于行、游于艺、合于爱、辅于友、成于乐”中,可以学习到仁学的坚持和义学的权宜,既能够做到坚持原则,又能够有足够的灵活。
【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孔子仁学作为大变动社会生存智慧的内涵有深入地了解,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掌握大变动社会生存智慧的难点与着手处,能够找到自身生存中的问题,并结合孔子仁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特色与亮点】将《论语》还原为孔子弟子为了保存和传统仁学而进行的编辑,推翻了长期以来传统所认为的《论语》没有逻辑体系的结论,指出《论语》是可以进行法典化解读的逻辑整体。也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够还原孔子仁学的原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于小人、中人、大人人格有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与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对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心位置的《论语》有进一步了解,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二、认识仁学所阐释的大变动社会智慧,认识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仁学具有现代意义。
三、意识到大变动社会条件下坚持美德所具有的巨大意义,以及所面临的巨大困难。
四、确信能够坚持美德必须要做到与日常生活的细节相结合,“立于礼”才是坚守美德的根本之道
五、深刻认识到培养强大的行动力应对变动社会挑战的根本方法。
六、体会到唯有权变才能应对变动社会的挑战。
平时讨论(10%)+平时测验(20%)+作业(30%)+期末考试(40%),取总评成绩。
熟悉《论语》各篇的内容即可,无其他要求。
《论语》
沈敏荣:《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沈敏荣:《仁者无敌:仁的力量——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沈敏荣:《义的追寻——转轨社会社会正义形成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Q : 1、《学而第一》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分别从《论语》的其他地方找出能够印证这三个方面的章节。
Q : 2、历史上有哪些对孔子的负面评价和负面形象?这些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Q : 3、为什么历史上对孔子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其原因何在?你认识是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
Q : 4、如何理解众说纷纭的孔子仁学?你认为的仁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