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是一种用手打球、以球攻入对方球门得分的球类运动。手球起源于丹麦,结合了足球、篮球和橄榄球的特点,涵盖走、跑、跳、投等多种基础运动技能,是亚运会和奥运会的项目。
幼儿手球则是专门为3岁至6岁学前儿童量身定制的球类启蒙运动。手球球体比较小,易于单手控制,本课堂融合了走、跑、跳、投、拍、传、接等动作,适合幼儿操控以及锻炼身体。结合情景式游戏开展,激发孩子的左右脑平衡,锻炼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提高专注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寓教于乐,让孩子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手球运动是足球运动与篮球运动的结合体,它具有足球运动的魅力,同时具有篮球运动的灵活性。1.通过各种适宜性游戏开展,增加手球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快速、准确掌握手球动作技能。
2.培养孩子参加手球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并且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优势肢体与非优势肢体均衡发展,达到健身、健体、健脑、健心的效果。
1.基本动作是学前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走、跑、跳、投掷能按正确的动作完成3-4组游戏。如走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头正,眼向前看,肩和手臂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步幅要大而均匀。跑,抬腿方向要向正前方,脚尖向前,落地要轻。
2.掌握粗浅的跑步知识和发展跑步动作,提高跑步能力,做到动作协调,自然放松,有较稳定的节奏。跳,起跳跳腿蹬伸要充分,摆动腿的幅度要大,动作要协调;原地纵跳触物(物体距幼儿高举手指尖 15~20厘米)。投掷,能自抛自接低球、高球 (头以下为低球,头以上为高球),两人近距离用双手相互抛接大球;能将球用力往远处扔肩上挥臂投准(距离3米左右,标靶直径 60厘米左右)。
“小手球”运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可行性探究
倪震1 王龙2 陈冬生3*
(1.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3.菲律宾国父大学 菲律宾马尼拉999005)
摘 要:手球运动是一项起源于欧洲的球类运动,是集田径、篮球、足球、橄榄球等技术特点为一体的激烈的同场对抗运动,我国手球运动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部分省市高校和中小学的手球运动也在全面开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竞技手球运动的了解,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该文对幼儿园开展“小手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为我国手球运动的全面普及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手球运动 项目特点 幼儿园 开发意义 积极因素 发展策略
“小手球”运动是根据竞技手球运动进行简化、综合、提炼、模拟设计出的应用于幼儿园体育教学的项目。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幼儿园开展“小手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拓展幼儿体育项目多元化,重视“体教”相融合,为培养小手球爱好者,以及为中国手球运动培养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小手球”运动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寓教于乐[1],在综合跑、跳、投等基本身体能力的基础上,把游戏贯穿到“小手球”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学习“小手球”的积极性,让幼儿认为“小手球”运动是一项游戏,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冒险、闯关、求知。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不同的辅助教具,让幼儿享受“小手球”带来的快乐,借助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小手球”运动技能。利用“小手球”文化课堂,让幼儿观看手球比赛视频,在潜意识中对手球运动有简单的理解,在视觉上感受手球运动带来的冲击;通过规则教育,使幼儿养成文明的言行举止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小手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比赛场上幼儿之间需要传接球、相互跑动等,幼儿应团结一致,学会分享,相互承担,能够培养幼儿健康且强大的心理素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应该注重早期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此外,“小手球”运动场地不受限制,只需一块空旷平坦的场地即可,并可以根据场地条件设置教学内容。
一、“小手球”运动课程园本开发的意义
(一)政策导向
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012 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不仅要具备动作协调、灵敏及平衡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力量和耐力。2016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园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及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园要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在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的同时,还要确保幼儿体育活动时间达到要求,幼儿体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幼儿体育的发展[2]。
(二)“小手球”运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小手球轻便、有弹性,幼儿可以单手控制,不但能充分锻炼幼儿的跑、跳、投能力,还能提高手脚和手眼协调能力。“小手球”运动不受场地限制,更加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和顽强意志的塑造,让幼儿在不同的情景中体验手球带来的快乐[4]。
(三)提高幼儿终身体育的意识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正是高科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肥胖、近视等许多疾病年幼化,因此引导孩子放下电子产品,参与到运动中至关重要[5]。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 习惯,身体素质是一切奋斗的基础,应热爱运动,坚持运动,享受运动。
(四)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园本课程
现在幼儿园体育课程的选择大多局限于热门项目, 缺乏挑战性和创新性,阻碍了幼儿运动视野和技能的提升。“小手球”运动的开展给教师和幼儿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小手球”运动课程开展的积极因素
(一)提高知名度,打造特色幼儿园
幼儿园特色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幼儿园间智慧的较量,是一所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孩子在变化,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幼儿园应不断迎合变化的时代潮流,不断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活动增加幼儿园的知名度。家长最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小手球”运动课程的开展符合家长的心理需求。
(二)加强亲子互动关系,铸造健康心理
“小手球”运动给幼儿带来了快乐和健康,适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小手球课程包括许多亲子体育课程,让家长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感受小手球运动课程引导下的亲子和谐互动活动。家长的参与不仅带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能够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体验运动带来的责任和担当
“小手球”的课程和比赛,能够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面对失败时,幼儿能够积极面对,合理地调节心理状态,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也不可怕;面对胜利时,不沾沾自喜,明白团结拼搏,相互协作才能取得胜利;面对教师不经意的错误判断,幼儿能够理解和原谅,进而培养包容能力。体育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这些,有些优秀的品质也会在生活中逐渐体现出来。
三、制约“小手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意识薄弱
与三大球相比,手球属于冷门项目,国内比赛很少,且群众基础薄弱[3]。如果幼儿园领导和管理者缺乏创新理念,不能接受新兴事物,“小手球”运动便难以在园内开展。
(二)师资结构配置不合理
幼儿园内的体育教师普遍较少,有的幼儿园的体育教师甚至就是院内的跟班教师,没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更没有接触过“小手球”专业知识的培训,很难承担“小手球”教学任务,这也是幼儿园内“小手球”项目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价值影响
受社会舆论影响,家长更重视幼儿在智力和美育方面的培养,对于体育运动缺乏重视,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
(四)幼儿体育意外事故预防能力薄弱
幼儿自身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肢体协调能力差,自身好奇心强,控制力不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5]。幼儿教 师体育与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匮乏,体育教学技能不够专业,不了解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体育器械老化及管理和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意外事故,会打击家长让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小手球”运动的发展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手球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想,敢于吸收新兴事物,制定详细的“小手球”运动课程实施措施, 有利于“小手球”运动课程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小手球文化宣传,组织小手球课程演示,观看小手球运动比赛,提高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小手球运动的兴趣,直观了解“小手球”运动带给孩子的良好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并把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二)加强对幼儿体育教师的培训
“小手球”运动经过技能简化,适合幼儿学习。幼儿体育教师的培训,能够提高幼儿体育教师对小手球运动的认识,加强幼儿体育教师小手球理论知识、比赛规则等掌握,巩固和学习小手球运动技能。适当增加幼儿教师的培训人数,让每位幼儿教师都能充分了解小手球运动。
(三)家园互动,转变家长态度
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小手球体验课程,让家人和孩子亲身参与到小手球运动中,切身感受小手球运动带给孩子的积极影响,如勇敢、坚强、团结、积极、胜不骄败不馁等优秀品质,从根本上转变家长的态度。
(四)健全幼儿体育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教师在体育与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定期进行培训、课程引导,提高教师责任心;定期对体育器械进行维护,最大程度地预防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提高小手球教材和教具的科学化与多元化
现在国内没有系统的幼儿手球运动的书籍和教具,政府和教育局应重视幼儿体育教育,共同合作编写适用于幼儿手球运动的书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化教具的开发[6]。
(六)建立园内科研团队
科学的训练与健康的营养搭配才能全面提高幼儿体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每日运动量提供相应的配餐,对幼儿的基本身体能力进行监控、反馈、调整,真正做到一切从幼儿体质出发,为加强幼儿体质进行立体式服务。
五、结语
“小手球”运动课程进入幼儿园是我国手球运动全面普及跃进的一大步,也是把我国“体教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从小加强,从小灌输,从小改变;“小手球”运动课程,遵循幼教规律和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引下,以安全教育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体育游戏为载体, 全面开展寓教于乐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为提升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体育、德育等方面的培养,为实现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体育学科基础。
利用幼儿手球提升幼儿动作发展能力的价值分析
摘要: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迅猛时期,是人一生运动能力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拥有稳定的“动作模式”和“动作单元”,对于促进幼儿生活、运动、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手球作为集:走、跑、跳、投掷、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升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具备的优势。
关键词:幼儿手球;动作发展;价值
一、幼儿手球项目介绍
(一)手球运动发展历程
手球运动始于1898年,1972年西德慕尼黑奥运会正式将七人制手球列为男子组比赛项目,四年后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将女子手球也纳入正式比赛内容。
(二)幼儿手球介绍
幼儿手球是对成人手球进行改良后的一项集体竞技游戏,通过简化比赛规则和降低技术能力的要求,让幼儿能够很快的参与到基本的手球游戏比赛。从2018年起,幼儿手球率先从广东东莞发起,短短几年时间陆续有上千所幼儿园引进了幼儿手球项目,园所分布涵盖全国十余省份。
二、幼儿园开展幼儿手球的价值优势
(一)规则简单,幼儿上手快
谈到幼儿手球的优势,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手球的基本规则。幼儿手球同时上场8人,双方各4人,包含1名守门员和3名进攻队员。比赛时,手持手球从一端向另外一端奔跑,并将球投掷进对方球门,即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进攻。这个过程中对幼儿拍球不做强制要求,所以进攻效率极高,教师简单讲解一下规则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比赛。
(二)运动量大,锻炼效率突出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集体运动项目都是折返跑。篮球、足球、排球是两个半场之间的折返跑,羽毛球是前后左右的折返跑,甚至连我们的国球乒乓球也是小范围的左右折返跑。幼儿手球由于进攻效率高,平均每3-5秒中就可以完成一次进攻,因此幼儿折返跑相较于幼儿篮球、足球折返跑的频次要高出很多。在不断的折返跑过程中,幼儿耐力、下肢爆发力都得到极大锻炼。
(三)基本动作都有发展、幼儿体质提升全面
在进行集体游戏比赛时,走、跑、跳、拍、投掷等动作均有涉及,既有速度的要求、又有力量的提升;既需要幼儿在瞬间观察中作出决定和预判,有能在运动中体验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既有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示,又有团队配合的集体协作竞技。
(四)手球器材适宜、操控简单
幼儿手球的体积小,根据幼儿身高、体重、手掌的比例研发定制,重140g,周长1000px,连小班幼儿也能轻松使用;球门高3375px,宽度为5000px,高度只比幼儿站立伸长手臂高250px左右,便于守门员防守,宽度5000px,让守门员也能在防守过程中通过左右移动,参与到手球运动中来。
幼儿专用手球
幼儿手球专用球门
(五)基于比赛的情景教学,充分提升幼儿对于手球的兴趣
常规的幼儿园体育项目,幼儿需要有较好的运动技能后才能上场打比赛,以至于教师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让幼儿练习传接球、拍球等技能,但是这些都是极其枯燥的,不利于幼儿建立运动兴趣和习惯。因此幼儿手球重点强调幼儿对于比赛规则的理解、让孩子在比赛中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运动探索欲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运动习惯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手球区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事宜在幼儿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