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学》在对龋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生或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成年人。此课的开设缘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对口腔卫生保健越来越重视,龋病及其继发性的疾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认识龋病、防治龋病至关重要。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龋病病程长、进展缓慢,疾病早期症状不显著,患者容易忽视,而事实上,龋病的危害甚大。患龋后轻微的症状可表现为食物嵌塞或遇冷热酸甜牙齿敏感,若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可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全身的健康。龋病得不到治疗,牙体硬组织逐渐破坏,直至形成残冠、残根,最终结果必然是牙齿丧失,咀嚼效率严重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人体健康素质下降,其继发性疾病还可引起远隔脏器疾病。由此可见,龋病及其继发性的疾病与人类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学习完本课程后,让人们认识龋病,重视龋病,关注口腔疾病,重视口腔健康,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常漱口、勤刷牙、用牙线等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措施。
对于口腔专业学员,希望学习完本课程后,对龋病的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与防治技术有全面的初步认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将来能够更好地诊治口腔疾病,称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
需按时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1、单元测验30%
2、单元作业 20%
3、课堂讨论10%(学生需要在老师发布的课堂讨论,即“课堂交流区”的主题讨论进行回复3条及以上,获得讨论题满分:5分)
4、期末考试40%
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总成绩100分
总成绩60分及以上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1 概述
1.1概述
2 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
2.1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一)
2.2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二)
3 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3.1龋病的病理过程
3.2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龋病的影像学表现
3.3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4楔状缺损
单元测验题
4 龋病治疗
4.1非手术治疗
4.2牙体修复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4.3牙体修复与材料选择的原则
4.4 窝洞分类与结构
4.5深龋的治疗
4.6 根面龋的治疗
5 龋病的预防措施及橡皮障的应用
5.1窝沟封闭
5.2巴氏刷牙法
5.3橡皮障的应用
6 银汞合金充填
6.1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步骤
6.2银汞合金充填术
6.3龋病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7 牙体缺损的粘结修复
7.1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7.2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7.3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及前牙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7.4后牙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8 龋病研究的前沿问题
8.1国际龋病检测与评估系统(ICDAS)
8.2 Er:YAG激光及渗透树脂在龋病治疗中的现状
牙体解剖生理学相关知识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7出版
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07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