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是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症状表现及临床意义;体格检查的规范手法(主要是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以及正常和异常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原理及临床意义;各种辅助检查的原理、临床意义以及临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初步诊断的临床思维方法等。
桂林医学院诊断学课程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教学传统。学术带头人马礼兵教授作为桂林医学院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总教练及顾问先后两次带队取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区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及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次。
近年来,桂林医学院诊断学教学团队更是在诊断学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直努力为医学本科生提供丰富的诊断学学习课程和资源,立志做中国最好的诊断学课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林医学院诊断学教学团队为您量身定做的《诊断学》课程,探索疾病表面症状和体征与内在机制的关系,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在线课程共计62学时,主要分为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两部分相辅相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我们课程团队会根据教学计划分别推进。课程计划9周完成。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可以使具有基础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能通过问诊获取病史资料,较熟练的掌握各种症状、体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能以规范的手法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临床常用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掌握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的目的和结果分析;根据所获得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写出规范、完整的病历;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需按时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1、单元测验30%
2、课堂讨论30%(学生需要在老师发布的课堂讨论,即“课堂交流区”的主题讨论进行回复10条及以上,获得讨论题满分:30分)
2、期末考试40%
单元测验+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总成绩100分
总成绩60分及以上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6 血液系统检查(一)
6.1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6.2 白细胞的检测
6.3 血小板的检测
2 一般检查 头颈部检查
2.1 基本检查法
2.2 一般检查
2.3 头颈部检查
1 绪论 常见症状
1.1 开课意义
1.2 常见症状 ——发热
1.3 常见症状——水肿
1.4 常见症状—— 黄疸
1.5 问诊
5 腹部检查 肝脏功能检测
5.1 腹部检查
5.2肝脏功能检测
7 血液系统检查(二)
7.1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7.2 骨髓细胞学检测
8 神经系统检查 血糖及内分泌功能检测
8.1 神经系统检查
8.2 血糖及内分泌功能检测
9 肾功能、尿液检测 病历书写
9.1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尿液检测
9.2 疾病诊断的步骤
4 心脏及血管检查 心电图
4.1 心脏及血管检查
4.2 心电图
3 胸部及肺检查
3.1 胸部及肺检查(一)
3.1 胸部及肺检查(二)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诊断学》(第九版),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