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调摄的一门临床学科。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筋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原则。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筋伤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2)方法能力: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西医的客观化科学研究方法,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互相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掌握根据临床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中、西医各自不同的临床优势和特点,病证结合,取长补短,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
评价方式:综合评价。
评分标准:形成性考核占60%:其中线上学习部分占20%(在线测验);终结性考核占40%:期末试卷测试。
第一章 总论
1.1筋伤学的概念与发展
1.2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1.3筋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4筋伤的治疗
第二章 躯干部筋伤
2.1颈项部筋伤
2.2胸背部筋伤
2.3腰部筋伤
2.4骶尾部筋伤
第三章 上肢筋伤
3.1肩与上臂部筋伤
3.2肘与前臂部筋伤
3.3腕与手部筋伤
第四章 下肢筋伤
4.1髋与大腿部筋伤
4.2膝与小腿部筋伤
4.3踝与足部筋伤
第五章 其他筋伤
5.1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5.3周围神经损伤
5.4周围血管损伤
5.5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熟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中医诊疗思维。
1.教材:
1.周红海.中医筋伤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2.主要参考书: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韦贵康.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3.黄桂成.中医筋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王衍全中医筋伤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詹红生,马勇.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2.
7.马勇.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Margareta Nordin,Victor H.Frankel著,邝适存,郭霞主译.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陆爱云.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版,2019.
10.张琦.临床运动疗法[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