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经典原著主要包括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王孟英《温热经续》等,课程对指导温病(包括温疫)的临床诊治有很强的实用性。二十一世纪以来,多种温疫流行,更彰显出学习温病学经典原著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温病学经典原著中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对临床各科发热性病证和某些内、外、妇、儿科病证的诊治也有重要指导意义。课程学习要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对温病(包括温疫)的临床诊治能力;二是激发科学研究思路;三是提高温病学经典教学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医经典文化的兴趣,提升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
一、掌握《温热论》中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理论体系;
二、掌握《湿热病篇》中湿热证辨治三焦辨证治疗理论体系;
三、掌握《温病条辨》中三焦辨证治疗理论体系和温病上中下三焦常见证型证治;
四、熟悉《温热论》辨舌、验齿、辨癍疹、白㾦等温病特色诊法和治疗;
五、熟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学术思想;
七、了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吴又可等医家生平事迹;
八、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学、科研和临床防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形成性考核50%,以在线平时作业和在线期末考试形式考核;
终结性考核50%,以论文形式考核。
总成绩75分为合格。
第1章 《温热论》 理论与临床
第1节 叶天士与温热论
第2节 温热论学术贡献
第3节 温病病因与感邪途径
第4节 温病传变规律
第5节 温病与伤寒证治异同
第6节 卫气营血病位层次
第7节 卫分证治则
第8节 气分证治则
第9节 营血分证治则
第10节 邪在肺卫(一)
第11节 邪在肺卫(二)
第12节 流连气分
第13节 邪留三焦
第14节 邪结阳明
第15节 邪阻胃脘
第16节 舌象辨证
第17节 湿邪致病(一)
第18节 湿邪致病(二)
第19节 邪入营血(一)
第20节 邪入营血(二)
《温热论》单元测验
第2章 《温病条辨》理论与临床
第1节 吴鞠通与温病条辨
第2节 温病大纲
第3节 太阴温病初起
第4节 邪犯肺卫证治
第5节 邪犯气分证治
《温病条辨》单元测验
第3章 《湿热病篇》理论与临床
第1节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
第2节 湿热病提纲
第3节 邪在卫表
第4节 邪在上焦
第5节 邪阻膜原
《湿热病篇》单元测验
熟悉中医内科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西医内科学、传染病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叶桂.《温热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9月
薛雪.《湿热病篇》.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9月
吴鞠通.《温病条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吴又可.《温疫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王孟英.《温热经续》.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温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8月第4版
温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第5版
温病学说理论与实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孟澍江.《温病学》.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
Q : 叶天士《温热论》的主要学术思想是什么?
A : 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卫气营血理论;辨别温病与伤寒的区别;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内容;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诊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