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通关实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02月25日 ~ 2019年06月10日
学时安排: 2-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亲爱的暨南大学选修课的同学:

如果你能见到这封老师给你的信件,说明,你已经选错学习平台了。


2019年春季,孙立老师在暨南大学教务系统中开课《简明中医诊断》的选用的MOOC学习平台的是智慧树”的MOOC平台(APP叫“知到”),今年暂时取消在中国大学MOOC网开SPOC课程了。


所以,请你务必到智慧树平台(或者“知到”APP),你的学号已经导入到智慧树的系统了。请你在首次登录智慧树时,选择“学号”登录,再选择“暨南大学”,用学号做账号,初始密码是:123456.登录后,请及时修改密码,并将你的手机号码捆绑在智慧树。老师的课程在智慧树就叫《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


智慧树网地址https://www.zhihuishu.com/ 

智慧树手机端:知到APP下载:https://www.zhihuishu.com/DownloadApp.html 


老师在智慧树平台等着你哟。不见不散。


有不明白的,请及时加入

QQ(暨南大学中医MOOC 群号:646517557,密码:2019)同步学习。点击加入。

 

古人云: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知医懂医的人吧! 

成绩 要求

本课程将智慧树MOOC平台,均能在APP和网页版学习

智慧树(课程名:中医与诊断):

  学习进度成绩:26分(十章MOOC视频)

  章测试成绩:20分(十章测试题)

  见面课成绩:24分(3次直播见面课)

  期末考试成绩:30分(1次期末考试)

课程大纲

周次

章节

内容

1

开场白02’13


绪论15’24


第一章 

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40’30

1.1 阴阳学说15'32

1.2 五行学说

1.2.1 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4’40

1.2.2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0’17

阴阳五行学说问答集锦05’06

2

第二章 

中医理论

五脏六腑学说

63’27

2.0 概述05’09

2.1 10’45

2.2 06’16

2.3 10’15

2.4 11’55

2.5 13’10

2.6 六腑05’55

脏腑学说问答集锦05’10

3

第三章 

中医理论

气血津液理论

36’17

3.1 13’41

3.2 05’47

3.3 津液04’55

3.4 气、血、津液的关系11’53

气血津液问答集锦3’37

3

第四章 

中医理论

病因理论

42’12

4.0 概述02’51

4.1 外感六淫

4.1.1 六淫的概述03’08

4.1.2 风邪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08’28

4.1.3 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08’55

4.1.4 燥邪和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08’24

4.2 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和劳逸损伤的特点10’23

病因学说问答集锦01’40

4

第五章 

中医诊断

问诊(1

56’50

5.0 问诊概述07’02+15’12

5.1 问寒热

5.1.1 恶寒发热10’33※※

5.1.2 但寒不热01’56

5.1.3 但热不寒06’21※※

5.1.4 寒热往来01’59

5.2 问汗13’46

感冒,汗多问题集锦9’34

5

第五章 

中医诊断

问诊(2

86’33

5.3 问疼痛15’20

5.4 问头身胸腹10’02

5.5 问耳目07’38

5.6 问睡眠(失眠、嗜睡)09’50※※

5.7 问饮食口味14’03※※

5.8 问二便※※

5.8.1 问大便12’46※※

5.8.2 问小便08’09※※

5.9 问妇女小儿08’42

6

第六章 

中医诊断

望诊(1

58’11

6.0 望诊概述05’18

6.1 全身望诊

6.1.1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以及神乱)13’10※※

6.1.2 望色※※

6.1.2.1 望色的内容、原理和意义11’23

6.1.2.2 五色主病(红、白、黄、青、黑)14’21

6.1.3望形体(强弱、胖瘦、体质)07’01

6.1.4望姿态(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06’57

7

第六章 

中医诊断

望诊(2

75’56

6.2 局部望诊

6.2.1 望头面(望头部、面部)09’54

6.2.2 望五官(望目、耳、鼻、口与唇、齿与龈)12’37+10’30

6.2.3 望躯体(望颈项、胸胁、腹部、腰背部)09’34

6.2.4 望四肢(望手足、掌腕、指趾)04’16

6.2.5 望二阴(望前阴、后阴)04’40

6.2.6 望皮肤(色泽异常、形态异常、皮肤病证)09’39

6.3 望排出物(望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09’20

6.4 望小儿指纹05’22

面部痤疮,痰证问题集锦03’25

8

第七章 

中医诊断

舌诊

85’43

7.1 舌诊的概述※※

7.1.1 舌的形态与结构05’47

7.1.2 舌诊的原理02’51

7.1.3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04’27

7.1.4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03’42

7.2 望舌质※※

7.2.1 望舌色(淡红,淡白,红绛,青紫)12’39

7.2.2 望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舌,裂纹舌和齿痕舌)09’03

7.2.2 望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和短缩)06’08

7.2.2 望舌下络脉02’17

7.3 望舌苔※※

7.3.1 望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和真假)15’27

7.3.2 望苔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11’48

7.4 舌诊的临床意义11’31

9

第八章 

中医诊断

脉诊

86’41

8.1 脉诊的原理05’14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14’45※※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08’22※※

8.4 常见脉象※※

8.4.1 浮、沉、迟、数脉象特征及意义08’22

8.4.2 洪、细、长、短脉象特征及意义08’11

8.4.3 虚、实、滑、涩脉象特征及意义07’03

8.4.4 弦、紧、濡、缓脉象特征及意义10’50

8.4.5 结、代、促脉象特征及意义04’43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10’48※※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03’41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04’38

10

第九章 

中医诊断

闻诊

47’31

9.1 听声音

9.1.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05’18

9.1.2 异常声音

9.1.2.1声音异常(异常发声,音哑与失音,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和太息)08’09

9.1.2.2语言异常(谵语、郑声、独语、狂语、错语、言謇和呓语)04’52

9.1.2.3呼吸音异常07’38(喘、哮、短气、少气)

9.1.2.4 咳嗽05’33※※

9.1.2.5 胃肠异常声音(呕吐、呃逆、嗳气和肠鸣)08’13※※

9.2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07’43

10

第十章 

中医诊断

按诊

26’27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08’00

10.2 按诊的内容

10.2.1 按胸胁04’22

10.2.2 按脘腹05’47

10.2.3 按肌肤04’55

10.2.4 按手足和腧穴03’21

结束语3’47


11~15

平时测试、自评互评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审核发放证书

※重点内容

展开全部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暨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孙立

孙立

教授,南粤优秀教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