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北京大学的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课程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基础进行建设,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本教研室创始人王毓英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牙合学专家,参与了全国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1~3版的编写,1985 年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牙合学》教材。谢秋菲教授主编北京大学《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教材1~3版,而且参加5~8版的全国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编写,副主编《牙合学》第4版。2005年为适应长学制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编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的系列教材《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目前第3版已经出版。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牙体解剖学、牙合学与口腔功能。课程由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讲授人。希望大家喜爱这门课程,通过慕课学习,帮助你们很好地掌握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临床口腔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的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课程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基础进行建设,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本教研室创始人王毓英教授是全国著名的牙合学专家,参与了全国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1~3版的编写,1985 年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牙合学》教材。谢秋菲教授主编北京大学《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教材1~3版,而且参加5~8版的全国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编写,副主编《牙合学》第4版。2005年为适应长学制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编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的系列教材《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目前第3版已经出版。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牙体解剖学、牙合学与口腔功能。课程由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讲授人。希望大家喜爱这门课程,通过慕课学习,帮助你们很好地掌握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临床口腔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dental anatomy and oral physiology)是口腔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讲授内包括:①天然牙牙体和髓腔形态与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②牙列、牙合、颌位及正中关系的概念,并研究分析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③口腔生理功能,理论联系临床实际阐明口颌系统生理功能规律与重要临床意义。本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从培养一名具备医学人文品格和扎实基础知识的合格口腔医学生出发,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教学内容准确、全面,基本概念清晰,重点突出,并且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临床结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辨识形态结构的特点,掌握机能的活动规律,为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能在临床中应用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授课目标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课程的授课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辨识形态结构的特点,掌握机能的活动规律,为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能在临床中应用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牙体解剖学(一)
2.1《牙体解剖学》概述-牙的演化
2.2 牙的结构、分类及功能
2.3 牙的发育
2.4 临床牙位记录法
2.5 牙体应用名词和牙冠的表面解剖标志
牙体解剖学(二)
3.1 切牙
3.2 尖牙
3.3 前磨牙
3.4 磨牙
3.5 乳牙
牙体解剖学(三)
4.1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4.2 牙齿异常
4.3 髓腔解剖形态概述
牙合学(一)-牙列
5.1 牙列形状与牙排列
5.2 牙合曲线与牙合平面
5.3 牙列与下颌、颅骨的关系
牙合学(二)-牙合
6.1 牙尖交错牙合
6.2 乳牙牙合、替牙牙合的特征及牙合的发育
6.3 前伸牙合、侧牙合与牙合的类型
口腔功能(一)-下颌运动
8.1 下颌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8.2 下颌运动的记录
8.3 下颌运动的轨迹
8.4 下颌运动的神经和控制
8.5 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8.6 下颌运动的意义
口腔功能(二)-咀嚼
9.1 咀嚼的发育与神经控制
9.2 咀嚼运动的过程与类型
9.3 咀嚼周期
9.4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学
9.5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
9.6 咀嚼效率
9.7 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
9.8 咀嚼时的牙齿动度与牙齿磨耗
9.9 舌、唇、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
口腔功能(三)
10.1 吞咽与吮吸
10.2 言语
10.3 唾液分泌与功能
10.4 感觉功能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 《牙体解剖与口腔生理学》第3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谢秋菲 张磊 主编
-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何三纲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