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会议室、办公室的设计。通过该课程的理路学习以及实践环节,大家就能从微气候、照明、噪声、空气环境、作业空间等方面入手,设计出舒适、宜人、高效的办公环境。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会议室、办公室的设计。通过该课程的理路学习以及实践环节,大家就能从微气候、照明、噪声、空气环境、作业空间等方面入手,设计出舒适、宜人、高效的办公环境。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标准和规范,研究和应用范围广泛并具有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人因工程学概述;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的心理与创造性行为;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人的信息传递;色彩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及振动环境、微气候环境;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个体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实践单元,包括注意分配实验、数字记忆广度测试、空间位置记忆长度测试、速度知觉测试,以及劳动强度测定与评价实验。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从工程的角度掌握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全面了解和认识人、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能够从人因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设计、工作安排、环境设计及现场布局等提出科学的建议和要求,为人-机-环境系统提供最佳方案。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创新型的工业工程人才。
成绩 要求
本课程评价采用百分制计分,分为以下3个部分:
(1)平时成绩占40%;
(2)实验成绩占20%;
(3)期末考试占40%;
综合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课程大纲
人机工程学概述
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人机工程学的体系及应用
1.5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人的测量与数据应用
2.1 人体测量概述
2.2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2.3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人的心理与创造性行为
3.1 心理活动与行为构成
3.2 人的感知心理过程与特征
3.3 人的认知心理过程与特征
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
4.1 人体运动与肌骨系统
4.2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4.3 人体的施力特征
4.4 合理施力的设计思路
人的信息传递
5.1 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
5.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5.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色彩环境
6.1 色彩的含义和构成
6.2 色彩混合与色彩表示方法
6.3 色彩对人的影响
6.4 色彩调节与应用
照明环境
7.1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
7.2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7.3 工作场所照明
7.4 照明标准
7.5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
噪声及振动环境
8.1 声音及其度量
8.2 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
8.3 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
8.4 噪声控制
8.5 振动环境
8.6 特殊工作环境
微气候环境
9.1 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9.2 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9.3 微气候对人的影响
9.4 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人机界面设计
10.1 人机界面概述
10.2 显示器设计
10.3 控制器设计
10.4 控制-显示组合设计
10.5 可交互式屏幕的界面设计
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11.1 控制台设计
11.2 办公台设计
11.3 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据
11.4 工作座椅设计
11.5 手握式工具设计
个体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12.1 作业岗位的选择
12.2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12.3 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
12.4 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
12.5 作业空间的布置
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
13.1 人的可靠性
13.2 人的失误和人的失误事故模型
13.3 安全装置设计
13.4 防护装置设计
13.5 安全信息设计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学习教材:
(1)授课教材: 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第5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6.
(2)参考教材:郭伏,钱省三. 人因工程学(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