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行政管理
分享
spContent=《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是面向我校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共有12章,54学时,主要围绕: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绩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等内容展开。课堂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分组PPT汇报交流等方式。 采用的教材是我们组织全国12所高校的教师编写的、面向公共管理类本科学生使用的专业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和江苏省重点教材。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原理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治理与政策问题,了解行政管理的国际前沿,瞄准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备一定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培育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行政管理人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将“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守住第一课堂主阵地。深入挖掘学科公共价值、公共精神等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爱国主义情怀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在讲解行政领导”一章时,领导者的才能品德智慧都是构成其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课前观看电影《焦裕䘵》,课上以焦裕䘵为个案,总结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封闭沙丘试验总结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表现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分析“英雄模范人物”引领时代的重要性,并联系当今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等与本课程相关的治理和科学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2梳理课程体系、厚实基础理论,强化案例教学引入科学研究前沿知识创新课程结构和内容

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管理实践相融合,在重新梳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性科学研究前沿内容。教学内容由四个模块构成。

模块一,行政管理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2/3,对应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内容一是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经典理论、基本原理、思维逻辑和模型框架二是行政管理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如何应对社会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线下治理需求,政府数字化转型等三是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现实案例引领行政管理理论的知识点、创新点和重点难点的教学。

模块二,包括行政管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与分析,对应思政目标和能力目标。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可以结合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学习,尝试在各种不同行政组织中承担不同的行政角色和实施决策。学生的课堂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

模块三为实地案例教学与分析。首先由教师介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办法,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团队调研和考察。学生案例分析的对象可以自由选择,但是限定在解决政府与治理、组织与协调、领导与战略等与行政管理相关的范围内。

学生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选题、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形成案例分析报告,最终在课堂进行PPT演讲与答辩,这是实地案例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关键抓手。其中的核心控制点为选题、期中汇报、分析报告、演讲与答辩。学习结果将计入平时成绩。

模块四,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拓展,对应知识目标。主要内容有:行政管理理论和研究的新进展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互联网时代社会公众对行政管理的新期待、新变化等。  

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和我们录制上传中国大学MOOC的《行政管理学》视频课程,在预习中总结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并结合行政管理案例和当前科学前沿介绍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利用智慧教室“学习通APP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教学模式

利用智慧教室的信息化教学条件,结合学习通软件的使用和在课程微信群中的交流,做到与学生及时互动。通过随堂测验和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结合对学生开放的中国民生调查资源数据库,以及课外的实习实践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强化学生的线下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让学习的过程更具挑战度

二、教学环境

本课程教学主要智慧教室上课智慧教室可容纳40位学生,灵活的桌椅摆放,环绕式显示屏,有利于进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结合“学习通”APP软件的使用,学生的平常表现和测评依据更加可靠。学习通在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有:(1)建立签到制度,加强学生管理;(2)发布相关课件和材料;(3)提交作业;(4)课后提问与答疑。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利用智慧教室设施及资源,在课前、课后预留与本课程相关的若干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让学生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络课程资源带着问题先进行探究式学习,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的重点、难点教学

2项目指导+调查实训促进学生学习者向实践者、创造者转变

利用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中国民生调查和运营的乡村治理案例以及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治国理政”创新创造热情。

四、创新特色

1. 强化案例教学关注前沿治理理论与实践介绍, 体现课程内容实用性和先进性

将国际上行政管理研究前沿内容和管理实践案例导入课程教学。结合新科建设、国家公务员考试等对学生的要求,将行政管理最新实用理论知识和案例引入课程内容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 利用“智慧教室”等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智慧教室,结合学习通软件的使用建设了线上教学资源库,将无线互联网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程签到、授课、课后作业检查,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行政管理学视频课程录制上传中国大学MOOC,推进了第二课堂建设,使学生课前课后得到了知识的有效拓展

3.发挥主讲教师具有的政策咨询与实践优势,全程贯穿“课程思政”理念,保障教书育人质量的可靠性 

课程负责人是行政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带领团队建设了中国民生发展指数资源数据库,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获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对决策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主编有《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教材,2020年主编的《宪法与行政法学》获首届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奖,是公共管理A类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注意挖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授课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序号

课程教学目标

对应的要求

1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究创新意识;

培养求索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2

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行政管理学基本的研究内容。了解当前行政管理研究领域与研究进展。

掌握基本知识与理论

3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实研研究、案分析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运用理论知识

4

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和必备素质。

能力提升与人格完善


成绩 要求

考核方式及要求

成绩组成比例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课程目标

平时

主要采用考勤、习题要点、提问、测验等方式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坚持课课有练习,将学与考密切结合起来将学生到课全勤作为激励制度占10%,课堂提问抢答练习占10%;作业练习、测验考试占30%。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50%

掌握基本知识与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提升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期末

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统一命题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的命题原则:(1)以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2)试题覆盖本课程的全部内容,难易适度。(3)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等。

基本理论与知识;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需要预先掌握和学习《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对稳定的国家、省级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近3年出版(再版)的新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

教 材:

《行政管理学》,于水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9241-6

参考书:

《公共管理学》,于水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1942-2

《公共行政学》,张康之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2430-5

《公共行政学》,竺乾威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ISBN 978-7-309-05843-7


常见问题

线上课程,因为网络信号等因素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