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运动解剖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1月19日 ~ 2024年01月17日
学时安排: 8个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75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在人们日常运动健身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运动健身?如何在运动后针对性进行拉伸放松? 如何对简单动作进行初步的动作分析?这些都需要人们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其与运动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体育院校诸多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运动爱好必备的人体形态学基础课程,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组最早由近现代著名体育教育专家、运动解剖学开拓者张汇兰教授于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金陵女子大学时期创立,经历了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目前本课程团队由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等多个专业背景学者组成,旨在强化本课程的“两性一度”、突出本课程的交叉性和应用性。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既能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其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运动解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康复医学技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人们日常运动健身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运动健身?如何在运动后针对性进行拉伸放松? 如何对简单动作进行初步的动作分析?这些都需要人们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其与运动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体育院校诸多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运动爱好必备的人体形态学基础课程,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组最早由近现代著名体育教育专家、运动解剖学开拓者张汇兰教授于南京师范大学前身金陵女子大学时期创立,经历了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目前本课程团队由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等多个专业背景学者组成,旨在强化本课程的“两性一度”、突出本课程的交叉性和应用性。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既能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其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运动解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康复医学技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体育教育学必修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可使学生在熟悉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损伤和科学训练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并为更好地学习技术课程提供理论指导;此外,学习本门课程也为学习后续的理论课程打好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也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目标主要有四条:

  • 掌握运动系统中骨、关节和骨骼肌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心血管系统组成、位置、形态、结构,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

  • 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胃、肠、肝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掌握肺小叶、肾单位的微细结构和气血屏障和滤过屏障的概念;掌握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 掌握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等术语;了解眼球、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与分组研讨,使其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了解国内外运动解剖学实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拓展性学习。

成绩 要求
  • 考核内容及比例组成

平时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50%(由作业、考勤、讨论和实验构成);期末理论闭卷考试占50%。

  • 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10%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30%打分;期末考试成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2. 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基本轴、基本面、方位术语。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4. 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5.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6. 树立应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和健身的意识。7.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运用马列辩证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
绪论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课时目标:1.掌握细胞膜、主要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供能。2.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3.熟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4.了解人体基本组成的不同层次间关系。5.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树立生命活动的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6.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1.1 细胞与细胞间质
1.2 基本组织
1.3 器官与系统
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和骨连结)
课时目标:1. 掌握骨和关节的一般结构与功能。2. 掌握四肢骨和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形态特征及体表标志。3. 掌握脊柱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4. 掌握四肢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5. 熟悉颅骨、椎骨、胸骨和肋骨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6. 熟悉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7. 理解运动对骨和骨连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8. 了解骨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及其功能。9. 体会学好骨和骨连结对深刻理解运动科学和实现科学运动的潜在作用。10. 掌握骨和关节的一般结构与功能。11.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1 骨概述;
2.2 骨连结概述;
2.3 躯干骨及其连结;
2.4 颅骨及其连结;
2.5 上肢骨及其连结;
2.6 上肢骨及其连结;
2.7 运动对骨、关节及软骨的影响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骼肌)
课时目标:1.掌握多关节肌、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概念及工作特点。2.掌握骨骼肌功能的解剖学分析法、动力性和静力性工作的分类与特点。3.掌握运动脊柱和四肢主要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功能及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的方法。4.熟悉影响骨骼肌力量的解剖学因素、发展骨骼肌力量的解剖学依据与原则。5.理解骨杠杆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杠杆原理与应用。6.理解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7.了解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和配布规律。8.了解常用的上、下肢和躯干及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9.培养正确认识人体的健与美,以及科学运动的意识和方法。10.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1骨骼肌一般概述
3.2骨骼肌工作特征
3.3发展骨骼肌力量与伸展性的依据
3.4躯干运动的肌群
3.5头颈运动的肌群
3.6上肢运动的肌群
3.7下肢运动的肌群
3.8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第四章 运动技术动作解剖学分析与应用
课时目标:1.掌握运动技术动作解剖学分析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原动肌的环节受力分析法。3.理解运动技术动作实例分析方法。4.了解运动技术动作解剖学分析的目的、任务。5.树立并践行科学运动的意识和方法。
4.1运动技术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2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实例
第五章 消化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胃壁、小肠壁、肝小叶、胰分泌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3.熟悉肝、胰的形态、位置、毗邻及组织结构。4.了解胃、肝、直肠结构与常见病之间的关系;5.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组成、位置和组织结构。6.关注“世界肠道健康日”,体会良好生活习惯在维护人体消化器官健康中的重要作用。7.思政元素: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和体育精神
5.1 消化系统概述;
5.2 消化管;
5.3 消化腺;
5.4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第六章 呼吸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掌握并理解肺小叶和“气-血屏障”的概念。3.熟悉肺的血液供应。4.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体会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呼吸系统的关系。6.思政元素:“健康生活”的思政元素。
6.1呼吸系统概述;
6.2呼吸道;
6.3肺;
6.4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第七章 泌尿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滤过屏障。3.熟悉肾的位置、形态与结构。4.了解输尿管和膀胱的结构。5.理解滤过屏障概念及尿液生成的过程。6.树立维护泌尿系统健康的意识,理解泌尿系统与体育运动的关系。7.思政元素:“健康生活”的思政元素。
7.1 泌尿系统概述;
7.2 肾;
7.3 输尿管道;
7.4 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 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掌握睾丸和卵巢的结构与功能。3.熟悉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4.了解科学运动与生殖健康的关系。5.树立良好生活方式与合理运动促进生殖器官健康的意识。6.思政元素:“女性生殖系统”融入思政元素;引入“健康生活”的思政元素。
8.1生殖系统概述;
8.2男性生殖系统;
8.3女性生殖系统;
8.4运动与生殖健康
第九章 脉管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3.熟悉体循环路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4.了解血管结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肺循环路径及其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5.了解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以及心的神经支配。6.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关注“世界心脏日”,树立关爱生命、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的意识。8.思政元素:追求真理和职业理想的积极思考。
9.1脉管系统概述;
9.2心;
9.3血管;
9.4淋巴系统;
9.5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
第十章 神经系统
课时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掌握灰质和白质、神经核和神经节、神经纤维束和神经、网状结构等常用术语。3.掌握脊髓和脑的内部结构,大脑分叶,大脑主要皮质功能的定位。4.熟悉躯干与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通路。5.熟悉脊神经的组成,脑神经的名称及分布特点。6.熟悉脑和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功能。7.了解脑干的组成与功能。8.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以及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9.理解并体会神经系统调控与运动能力表现之间的关系。10.思政元素:引入“健康生活”的思政元素。
10.1神经系统概述;
10.2中枢神经系统;
10.3周围神经系统;
10.4神经传导通路;
10.5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课时目标:1.掌握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和感受器的分类。2.掌握视器、前庭蜗器、本体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3.熟悉视觉和平衡觉的传导通路。4.理解感觉信息在动作学习与控制中的作用。5.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6.树立运动时感觉器官损伤防护的意识。7.思政元素:培养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系民族未来的爱国情怀和健康生活的理念。
11.1 感觉器官概述;
11.2 视器;
11.3 前庭蜗器;
11.4 皮肤和本体感受器;
11.5 运动对主要感觉器官的影响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课时目标:1. 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2. 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4. 理解科学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5. 树立科学生活方式,维护内分泌系统健康的意识。6. 思政元素: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12.1 内分泌系统概述
12.2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12.3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第十三章 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
课时目标:1.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青春期和机体衰老的形态特征。3.理解运动与生长发育、健康衰老的关系。4.熟悉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和健康衰老的影响因素。5.了解受精和胚胎早期发生、分化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6.树立珍爱生命和关注健康衰老的意识,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13.1 受精、胚胎与胎儿发育;
13.2 人体的生长发育;
13.3 青春期生长发育;
13.4 人体衰老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 教材

《运动解剖学》,田振军、李世昌、徐国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3月

  • 选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编写组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

  • 主要参考书目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运动解剖学图谱》,顾德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胡耀民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南京师范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李方晖

李方晖

教授

王馨伟

王馨伟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