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训练(二)》课程是舞蹈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教授以基础能力、技术技巧为强化训练的“基本功课程”,以风格纯正化为强化训练的“身韵”系列课程等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以及“拧倾、圆曲”的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和训练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旨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和审美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手眼身法步”和“形神劲律”的基本配合,通过对各种动作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在舞姿和动作过程中贯穿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美感意识,初步具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教学与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性和审美性概括为“形、神、劲、律”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用现代人审视的角度来诠释传统中人体艺术美学的规律,是从内到外、从形到神、从力度到动律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现象中提炼的法则,认识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舞演员,除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之外,还要具备在古典舞特有的艺术规范和审美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即身法和韵律,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珍惜中华舞蹈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奋斗目标。
课程目标2: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属性、风格特点、审美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掌握体态上的“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以及手眼身法步和形神劲律的基本配合;体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能运用其运动方式和规律,表现出“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
课程目标3: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和训练技能,掌握“手眼身法步”和“形神劲律”的基本配合,通过对各种动作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在舞姿和动作过程中贯穿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美感意识,以及分组讨论、学习、创作、表演等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具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教学、排练和艺术实践等能力。
课程目标4: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和审美规范的认识,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舞蹈教育、特殊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动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舞蹈教育研究,培养与提高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有博爱情怀和奉献精神、热爱舞蹈教育、特殊教育及残疾人康复事业、勇于创新、协同合作职业素养和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包括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以及视频学习共占比65%,期末考试占比35%,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属性、风格特点、审美特征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对“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以及“形、神、劲、律”交融统一的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主要参考书
1.王佩英主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刘玉珍主编.《中国古典舞形体训练方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3.唐满城 金浩著.《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年
4.杨凤琴,郭春敏,柳文杰.《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二)网络资源
1.中国舞蹈网站:https://www.chinadance.cn
2.中国艺术文化网站:https:// https://www.chinaacn.co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s://www.gov.cn/fwxx/bw/whb/
4.中国土豆网站:https://www.tudouNaN
5.中国优酷网站:https://www.youku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