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是当前实践的全新历史方位,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提出“中国梦”,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创新;新时代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展开的多重创新与探索性思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新背景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探索,从经济层面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从人类现代性发展的谱系出发,新时代的积极探索与成功实践提供了现代性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统一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普通高校学生
平时学习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最后成绩60-79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
本课程的章节安排
第一讲 导论
1、“这是一个需要理论的时代”:新时代呼唤理论创新
2、“这是一个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新时代催生理论创新
3、“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第二讲 “中国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1、何谓中国梦的整体意蕴与价值导向?
2、如何从历史发展的宏大谱系中把握“中国梦”的思想史定位?
3、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政治意蕴?
第三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2、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3、如何辩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要求?
第四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与逻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基座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性内涵是什么?
3、如何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第五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性的“中国方案”
1、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是什么?
2、西方现代性究竟面临何种困境?
3、为什么说“中国道路”提供了现代性的“中国方案”?
第六讲 辩证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线索出发理解新时代
2、从社会主义在中国探索与创新的历史性超越线索出发理解新时代
3、从人类现代化与“中国道路”的另类可能性线索出发理解新时代
第七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1、如何确定综合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多元参照系?
2、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理论内涵?
3、如何辩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第八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
1、为什么要着重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
2、什么是文化自信?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之间关系如何?
4、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的地位?
第九讲 改革开放与中国话语的突破性发展
1、改革开放是如何突破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如何丰富发展中国话语?
3、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话语的历史性建构?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