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全科规划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公共管理学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2月26日 ~ 2025年01月10日
学时安排: 2-4课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所有人的福利、幸福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和维持我们生活的政府的表现。有没有一门课程能让我们保有公平之心不迷失、训练公辩之思不撕裂、完善公正之制来保障、掌握公管之技来执行,坚持公益之行来建设?本课程融合管理学、政治学等跨领域多学科的的教师团队,探索“大国、良制、善治”的公共治理的道与术,老教师携多年教学科研之秘籍,带你进入火花四溅的理性、人文、工具的三种境界;青年教师或严谨或活泼,或知性或感性,他(她)们将成为你们最好的同路人。这里的视频采撷公共管理学科宏大而丰富知识体系中的精华,这里的PPT系统清晰地呈现知识架构与细节,这里的案例来自团队原创的高水平入库成果,这里的文献是我们百读不厌、学必有用的经典文献,这里有每周新鲜出炉的热点传真、还有精准训练的单元测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公共管理的世界吧!
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所有人的福利、幸福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和维持我们生活的政府的表现。有没有一门课程能让我们保有公平之心不迷失、训练公辩之思不撕裂、完善公正之制来保障、掌握公管之技来执行,坚持公益之行来建设?本课程融合管理学、政治学等跨领域多学科的的教师团队,探索“大国、良制、善治”的公共治理的道与术,老教师携多年教学科研之秘籍,带你进入火花四溅的理性、人文、工具的三种境界;青年教师或严谨或活泼,或知性或感性,他(她)们将成为你们最好的同路人。这里的视频采撷公共管理学科宏大而丰富知识体系中的精华,这里的PPT系统清晰地呈现知识架构与细节,这里的案例来自团队原创的高水平入库成果,这里的文献是我们百读不厌、学必有用的经典文献,这里有每周新鲜出炉的热点传真、还有精准训练的单元测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公共管理的世界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共管理是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它是运用包括政治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实践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公共管理学源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的公共行政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知识积累,尤其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在我国,它的研究成果直接构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就其知识范围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者)、公共品供给与管理、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预算与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危机管理等。    本课程既是公共管理类及其相关专业学习者的基础课程,也为关注公共问题、需要公共理性思维与掌握现代政府治理工具的学习者提供基本的知识体系与分析框架。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懂经济、会治理、善服务”的具有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复合应用型财经特色公共管理人才,本课程的教学系统梳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探讨应用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的现实路径,更要从中国丰富的治国理政传统与当代公共管理实践中,挖掘本土案例,做“立足中国大地上的学问”。使学生:树立基于理性精神的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养成基于实践的问题(难点、痛点、重点)意识,立足“大国、良制、善治”的基点,构建回应复杂性、多样性中国治理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框架,获得持续的综合分析、领导决策、管理沟通与执行的核心能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目标围绕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养三维展开,具体如下:    第一,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知识,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第二,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形成批判思维,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 足中国实践,研究中国问题,领会中国公共管理学本土化研究成果,并辩证应用到实践中;    第三,鼓励关注热点、积极调查研究,加强程序化、精细化管理问题解决的实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基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通过知识、思维与能力,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的参与者与建设者,不做旁观者与批评者。

成绩 要求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学习者考核说明: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成绩总分100分由平时期中50分+期末线下考试50分构成;平时分由线上线下成绩共同构成,线上成绩占比40分(后台数据提供的视频观看15分+讨论区热点留言与交流15分+线上测验10分),线下60分(考勤10分+课堂交流10分+经典文献阅读10分+团队公共管理者访谈10分+热点提炼与案例写作20分)。

 MPA及房地产管理学部分学硕考核成绩说明:根据相关规定需要补修公共管理学课程同学的考核,主要参考后台数据并线下提供课程论文一篇。

 其他学习者考核成绩说明:结合学习者需求,参考南京财经大学课程学习相关规定及学习者所在单位相关规定。

课程大纲
绪论:作为学科的公共管理学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代背景和内在依据,重点理解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含义,以及“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辨析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深刻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并对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有基本把握。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管理进行分类与评价,难点是传统行政学的局限。初步树立“亲市场”的学科立场,领悟公共管理学内在的公共理性精神和妥协服务的科学务实品格。
1.1 行动与包容的公共治理之学:作为学科的公共管理学
1.1.1 学科视野中的公共管理学
1.1.2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本质区别
1.1.3 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质
1.2 问题与工具:公共管理的研学方法
1.2.1 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式:经验研究与洋八股
1.2.2 公共管理的研学之道:科学与人文
1.2.3 公共管理的研学之器:程序与工具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
课时目标:具体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多学科背景的最重要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公共管理学的管理学、经济学渊源特别是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等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脉络作全面梳理,对不同时期的特征作把握,重点掌握威尔逊、韦伯的主要观点。深刻掌握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特点并对其客观评析。
2.1 公共行政的产生与定型
2.1.1 公共行政实践在19世纪中期的发展背景
2.1.2 威尔逊与《行政之研究》
2.1.3 泰勒与“科学管理运动”
2.1.4 马克斯·韦伯与“官僚制”
2.2 公共行政的批判与危机
2.2.1 “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受到挑战的历史背景
2.2.2 “西沃之争”
2.3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3.1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3.2 新公共管理运动历程
2.3.3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
公共管理的主体(上):公共组织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的主体,即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和类型,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基本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重点与难点是掌握政府的性质与作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3.1 有为与有效: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
3.1.1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
3.1.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发展
3.2 对立统一:公共管理中的政府与社会
3.2.1 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发展
3.2.2 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模式与方向
3.2.3 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
3.3 公共管理中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缘起、特征和作用
3.3.1 非营利组织的缘起
3.3.2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3.3.3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3.4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公共管理中的志愿者与志愿精神
3.4.1 志愿精神的定义
3.4.2 志愿精神的主要表现
3.4.3 志愿精神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主体(下):公共管理者
课时目标:掌握有效管理者的相关理论,揭示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异同,对影响公共管理者晋升的因素与机制进行探讨。理解现实公共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了解公共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与技能。
4.1 你是谁,为了谁?有效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4.1.1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有效
4.1.2 公共管理者的能力有效
4.1.3 公共管理者的结果有效
公共品供给与管理
课时目标:掌握公共物品的涵义、特性、类型;掌握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区分公益品、混合物品、公共资源、公共池塘资源等;重点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特别是掌握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的定量分析,分析官僚主义与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关系,从而理解“公地悲剧”的不同治理模型;比较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行为与具体方式,并能对不同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进行分析,在深度学习环节可对中国农村公共物品实际供给的模式进行学术研讨。
5.1 内涵、特征与类型: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品
5.1.1 公共品的内涵
5.1.2 公共品的特征
5.1.3 公共品的类型
5.2 主体、方式与变革:公共品供给
5.2.1 公共部门是公共品供给的主体
5.2.2 公共品的供给方式
5.2.3 公共品供给的实际决定与变革
公共管理的职能与过程
课时目标: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难点是界定特定历史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的各个环节的特点与要求;了解公共管理中的领导、激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1 历史中的公共管理职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6.1.1 自由放任主义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
6.1.2 国家干预主义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
6.1.3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绩效管理
课时目标:理解公共绩效及其管理的含义、原则、目标与范围。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和特性;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方法。
7.1 如何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
7.1.1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经济”标准
7.1.2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效率”标准
7.1.3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效能”标准
7.1.4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公平”标准
7.1.5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责任”标准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课时目标:理解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发展,识记公共权力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公共权力形成的不同学科的观点,领会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分析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掌握公共权力异化、权力制约与权力监控机制的相关理论,并能综合运用理论对“问责制”、“权力清单”与“放管服”等案例进行分析。
8.1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权力清单
8.1.1 行政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8.1.2 减少不必要的权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8.1.3 约束要保留的权力——权力清单制度
8.2 公共管理者的权力边界
8.2.1 公共管理者的权力有没有边界?
8.2.2 公共管理者的权力为何有边界?
8.2.3 公共管理者的权力如何有边界?
公共危机管理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风险社会的到来,识记公共危机含义与公共危机周期理论;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特别要联系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实际,分析新时代应急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9.1 未雨绸缪,协同应对:公共危机的发生与管理
9.1 风险社会与危机
9.2 公共危机:概念与特征
9.3 公共危机管理周期论
9.4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阶段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知识准备:特别多的管理学+许多的政治学+有点多的经济学+一些社会学+一丢丢科学研究训练; 心情准备:线上紧盯视频+线下教材不放+课堂放开讨论+课下小心求证+线下团队作战+线上你批我改。就是说有点长进,有点累;有些痛苦,不虚废。

参考资料

张成福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严强主编:《公共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何艳玲:《公共行政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张康之、张乾友:《公共行政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张成福、马子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十版·中文修订版),孙迎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美]戴维·罗森布鲁姆、罗伯特·克拉夫丘克著:《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杰伊·M.沙夫里兹、E. W.拉塞尔、克里斯托弗• P.伯里克:《公共行政导论(第六版)》,刘俊生、欧阳帆、金敏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弗兰克·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美]赫伯特• A.西蒙著:《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韩春立、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美]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三版),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常见问题

Q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公共管理问题?

A : 公共管理是一门人人都能体验的学问,有人的地方就有公共管理,如果说公共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溢出,那么公共管理就对这些溢出需求进行管理。那些关于人们美好生活的行动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都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何艳玲老师说:“公共管理研究是我们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的方式”。

Q : 当前公共管理研究有哪些大问题?

A :  公共管理是探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因此公共管理研究围绕公共价值实现进行多学科的经验研究是当前学界的共识,对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而言,“中国”本身就构成研究内容与方法论,也就是说公共管理研究的大问题要体现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研究要立足大国这一时空,要研究良好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内在机制,要研究实现善治的路径、方法与技术。

Q : 学了公共管理能做什么?

A :  如果单纯从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为各类公共部门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人才,但具体到不同学校本硕博层面有不同要求。如果超越学科人才培养,公共管理学习能通过一门课增加你的多学科知识、能培养你的公共理性思维、能教会你科学分析的方法、能让你在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批判而不极端、处理公共问题的时候坚持而又不冷漠,因而你可能不再是一个“小写”的人而是“大爱”的人,你可能因为思维的开阔而少些心灵的纠结,你就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和他人。

南京财经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金志云

金志云

副教授

周昊玥

周昊玥

讲师

汪家焰

汪家焰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