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切入,以青春人生——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核心价值——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逐次展开,教育和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切入,以青春人生——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核心价值——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逐次展开,教育和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结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等,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丰富而实际,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一起探寻人生价值、理想信仰、道德成长、社会职业、爱情家庭、法律社会等话题,让我们理性地去环视生活展现在眼前的画卷,浪漫地去追寻未来的世界图景,踏实地去争取自我的每一步成长。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完成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三模块系统理论学习,了解相关社会理论热点,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个人发展有正确的关系认知,掌握相关理论逻辑体系。
能力目标:能思辨表达不同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科学与否,愿意并能结合课程作业实践,乐于合作分享,在研学中增进思辨力、表达力、合作力、行动力和坚持力。
素质目标:对个人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充满信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热诚,具有内发性的专业成长动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坚持全程化考核原则,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线上成绩含:(1)平时成绩占80%(包括专题作业和专题测验、视频及PPT等资源的学习完成度、讨论区参与度)(2)期末考试占20%,涵括课程全部专题内容,题型题量定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分以上者为合格。
课程大纲
专题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及意义,掌握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肯吃苦的根本要求,能做好大学初步规划,乐于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去实践,激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勇气和决心。
0.1导学
0.2时代新人:新时代新担当
0.3德法并重: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
0.4实践教学:感悟百年初心 争做时代新人
专题一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系统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能辨析各种错误的人生观,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辩证性,懂得如何才能成就出彩青春人生并愿意为此开始奋斗。
1.1导学
1.2引领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3开创未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4实境教学:张聪武抗战巾帼英雄
专题二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辨析理想信念的内涵特点,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其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愿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2.1导学
2.2理想信念:健康成长的精神之钙
2.3信仰追问: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
2.4此岸彼岸: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2.5实境教学:徐芳德流芳百世
专题三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识记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掌握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愿意去实践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生力军的行为要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1导学
3.2中国共产党: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3.3精神支柱:爱国主义
3.4时代强音:改革创新
3.5实境教学:钱素凡非常人的常人
专题四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识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引导学生坚定价值观自信;认识当代青年应有的价值取向,能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去积极践行。
4.1导学
4.2凝心聚力: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4.3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4三重底气:坚定价值观自信
4.5修身立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五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识记理解道德的内涵及本质等一般理论,能辨析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及原则;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自觉意识,乐于投身德道德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5.1导学
5.2溯源明德:道德的起源
5.3正本清源:道德的本质
5.4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5.5历久弥新:中华传统美德
5.6立根塑魂:中国革命道德
5.7实境教学:朱文英为穷人革命
专题六 学习法治思维 提升法治素养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认知法律的含义、本质及历史发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认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架构;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感受中国法治的进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及重要意义,掌握法治思维的培养方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观,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6.1导学
6.2法为何物:法律的词源和含义
6.3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6.4治国之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5法在心中: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思想政治》是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后续课程为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23年2月版
参考书目: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
-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1月版
-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
- 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1月版
-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版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 习近平《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常见问题
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考证中的作用如何?
答:本课程核心知识点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小教(学前)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卷中的必考基础知识点,也是专升本、考研等升学考试中必备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