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通过介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特征及其多样化的保护方法,重点介绍具有陕西特点的绥德石雕技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起良村古法造纸、秦腔脸谱等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力求培养当代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 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30%);
2.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0%);
3.期末考试(40%);
成绩评定方法:
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9分为及格;80-100分为优秀。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6课时)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非遗概念及类型讲解。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遗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
地域性讲解。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非遗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
值\经济价值讲解。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4课时)
第一节 生产性保护
1 原生态生产保护
2 旅游生态园区建设
第二节 记录性保护
1 非遗展示博物馆建设
2 数字化(影像化)保护
第三章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6课时)
第一节 绥德雕刻技艺
第二节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第三节 周至起良村造纸技艺
第四节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
第四章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4课时)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策划、制作及发行
第二节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赏析
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知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专及本科在校生。
1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世界遗产网(https://www.shijieyichan.org.cn/)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s://www.chinai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