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0春季课程-经济学基础(李晓梅)
分享
spContent=身边处处都是经济现象!在现代社会,经济学思维与意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运用生动活泼案例与文风带你轻松走入高深莫测的经济世界,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经济学思维与观念已经融入到个人生活、企业运营与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基础不仅是财经类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成为其他学科的通识课程。


本课程可以作为经济学零基础者的入门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好学、易用、有趣、实用”原则,从日常生活案例和常见经济现象分析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你感悟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培养基本的经济学思维与观念,旨在提升学习者经济学素养,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数,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科学运营并加深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


本课程根据经济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理解什么是经济学到市场机制下的微观经济学和政府行为的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现象案例导入到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再到国家调控与政策规范等,通过“专题—知识点”形式,点面结合,全面介绍了经济学知识,课程整体从提升学习者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出发,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引导学习者学以致用,提高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注意:手机必须下载APP,才能学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中国大学MOOC”APP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关于均衡价格形成、不同市场组织效率、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化、货币供求及利率的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径获取经济学的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首先应获得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经济的波动与主要问题,掌握经济政策的运用及效果分析,具备从事经济研究和管理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成绩 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办法

1)成绩评定构成:过程性考核×50%﹢期末成绩×50%=总成绩

2)成绩评定细则:

本课程是考试课。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考核,又应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课程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出勤及课堂表现、完成练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占总成绩的 5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期末考核采用卷面考试。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基础函数知识(高中水平)

参考资料

《经济学基础》,邓先娥主编,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规划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ISBN9787115422194

《经济学基础》,冯瑞主编,朱辉副主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2014年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第二版,ISBN9787040520347

常见问题

  Q: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这门课与本科开设的课程有何不同?


在本科院校中,一般开设的经济学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本门课程《经济学基础》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核心,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设立的,降低了本科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联系更紧密,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的素质教育课程。本门课程是着重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思维,以面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Q:为何我手机打开链接看不了?

要达到好的学习观看效果,手机必须下载APP才能使用(二维码详见课程概述)。或者电脑登录https://www.icourse163.org

从手机APP中或者电脑页面上搜索《经济学基础》,选择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即可。


     Q:如何注册?

     直接登录后可选择手机注册或者邮箱注册。具体操作方式详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