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互联网时代,如何秉持“故事思维”,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组织的有效传播,协调内外关系?如何化解组织舆论危机?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公关专题活动,构建高黏度的公关网络?哪些是公关人的核心技能及其修炼方法?又有哪些实战技巧?一门课十个专题近百个案例,帮你看懂公关,系统提升作为一名专业公关人员应该具备的内容写作能力、媒体沟通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本课程将带你漫步公共关系的殿堂,生动有趣、干货满满,助你成为“公关高手”!让我们在课程中快速成长吧!
——课程团队
互联网时代,如何秉持“故事思维”,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组织的有效传播,协调内外关系?如何化解组织舆论危机?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公关专题活动,构建高黏度的公关网络?哪些是公关人的核心技能及其修炼方法?又有哪些实战技巧?一门课十个专题近百个案例,帮你看懂公关,系统提升作为一名专业公关人员应该具备的内容写作能力、媒体沟通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本课程将带你漫步公共关系的殿堂,生动有趣、干货满满,助你成为“公关高手”!让我们在课程中快速成长吧!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公关人员的职责与使命、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掌握公共关系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公共关系策划传播“四步法”、公关传播模式、政府与企业公关、危机处理等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开展组织公共关系的理念与技巧,培养并提高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专业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具备初步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公共关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公共关系的策划工作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方式、传播特点,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活动规律和特殊要求,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专业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具备初步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公共关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公共关系的策划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知识综合性强,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课程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与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侧重学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成绩 要求
平时成绩=考勤10%+思政表现10%+课堂互动与讨论(雨课堂弹幕、投稿、随堂测试)20%+平时作业60%(慕课平台每章的单元测试+单元作业+单元讨论);
最终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50%)
最终考核成绩评定等级: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合格;71-80分为良好;81-100分为优秀。
课程大纲
公共关系的概念与范畴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掌握公关关系的概念,了解公关关系活动的原则与实践范畴,理解公关关系的基础。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关系宣传的意识形态属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公共关系形象塑造与管理“讲导向”和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公共关系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形象的时代重任和国家使命,旨在培养学生坚持中国公共关系价值观。
1.1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
1.2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和范畴
1.3相关的学科概念和实践范畴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公关活动的内容,公关关系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理解公关理论,掌握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之下对公关活动的要求。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富强与民主密切相关,又是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保障,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1公共关系的起源
2.2公共关系的发展
2.3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关活动的职能、职责范畴以及公共关系的相关活动,了解公关的功能以及发展特点。让学生掌握营造社会良好形象的方式和方法,正确认识公关活动。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关系组织形象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进程。公共关系不能完全以商业利益为导向,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健康的公共关系价值观。
3.1公共关系的职责
3.2公共关系的功能
3.3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设置以及原则,掌握组织内部公关设置的职能和作用,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以及公关人员的职能培训。
公共关系的对象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关活动的对象,理解公众的概念。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公共关系传播活动能否引起公众注意,关键在于是否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树立以公众为本位的思想意识,为公众营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公共关系活动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公众心理分析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理解公关活动中的各种公众心理以及公众行为,并把握其特征。思政方面,在教学中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全球范围的创新实践和独特魅力,展现公关行业组织在完善自身建设、服务地方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和典型功绩。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将公众心理学作为基础,加深对学科理解,培养学生在未来使公共关系事业在塑造政府、国家、民众等形象和协调彼此关系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全球公共关系繁荣,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6.1知觉与公众行为
6.2需要与公众行为
6.3态度与公众行为
6.4流行、流言及舆论
6.5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公共关系的过程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关活动的整体流程和具体实施过程,并掌握整体的公关活动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关活动策划体系。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关系从前期调研、策划设计到传播实施和效果评估,需要严谨的调研、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理论的支撑,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行为习惯。在设计公共关系活动时,要融入围绕中心,要突出核心,要把握重心,全力打造可持续推进、多方位联动的公共关系大格局。向学生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关系实践的方向,必须从基础性的发展向高层次的整合和专业化迈进,利用公共关系的特殊职能沟通协调各方关系,为国内利益群体的理性和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7.1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7.2公共关系调查分析
7.3公共关系策划设计
7.4公共关系传播实施
7.5公共关系检测评估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各种传播模式,公关活动的传播媒介,了解公关活动在各媒介体系中是如何开展的。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让学生了解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体系,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意理论体系内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公共关系要站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高度,立足当代中国,理解自身的内涵,谋划自身的发展。
8.1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理论
8.2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企业公共关系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的公关传播体系,以及企业标识系统和企业的广告策划体系。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旨在培养学生明确,新时代的企业公共关系必须把传播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汇聚国内外多方面的力量,展开系统研究并开展实践工作,探讨传播语言的改进、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传播国家形象的体系。
政府公共关系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政府公关在我国是如何进行的,并理解我国政府公关的意义、职能、原则,政府公关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充分理解政府公关在工作中的地位和实际发挥的工作能力。本章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点突出本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点,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处于一个庞大的公共关系网中,改善公共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中国公共关系要推动各级官员以民为本,增强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意识,改变其只关注与上级关系的维护、只关注政府自身权利,而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官员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现状。要通过公共关系的发展,在全社会建立起和谐、有序、健康的公共关系。
10.1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10.2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则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基础写作》
参考资料
教材:《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七版),周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
参考书:
《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二版。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第三版),蒋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六版),周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
《公关专题活动与经典案例》,赛来西·阿不都拉、王琴琴、包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中国公共关系学》(上、下册),陈先红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公共关系教程》,卡特里普等,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公共关系实务》,西泰尔,潘艳丽、陈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网站:
中国公关网:https://www.chinapr.com.cn/
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平台-17PR:https://www.17pr.com/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https://www.cipra.org.cn/
中国营销传播网:https://www.emk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