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科类专业人才对现电子类程序设计与研究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包含Python基本语法,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常用序列结构,以及结构化编程思想、字符串、函数及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第三方库等部分。 内容1:了解Python版本及发展历史, Python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内容2: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 内容3:掌握运行Python程序 内容4:掌握Python程序的构成 思政内容: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了解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故事,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充满好奇心和民族自豪感。 思政切入点:查一查:中国首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第一的计算机在哪里,她有哪些功能和服务? 内容5:变量与常量 内容6:基本数据类型 内容7:运算符和表达式 思政内容:。从Python语言基本语法知识和程序设计规范,拓展到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行业规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课外阅读—国家标准、程序设计规范、职业道德、法律可行性和知识产权法。 思政切入点:不同数据类型是指每一个成员一次需要的房间数(内存字节大小)不一样,能够执行的任务也不一样(不同运算) 内容8: 顺序结构 内容9: 选择结构 内容10:循环结构 课程思政: 人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选择,如同学们填高考志愿时,老师建议你按“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的方式填报不同学校,如果让计算机实现应该如何实现呢?提醒同学们作重要决定前,先调查研究,慎重考虑,预先考虑不同抉择可能面临的结果,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政切入点:根据循环的几个要素和循环执行过程,学会分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一化处理,了解事件发展规律及演化趋势,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体会在每天看似平淡的重复生活中,如何寻找兴趣点和突破点,并不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极乐观面对每一天,为量变到质变的更美好生活储备能量。 内容11: 列表类型 内容12: 元组 内容13: 集合(set) 内容14: 字典(dict) 课程思政: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做相同的机械性的工作,未来是否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机器如何完成这样的工作呢?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 思政切入点: 列表:数据对象类型多样,引出各种才能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团队。 字典:键和值一一对应,其存储方式便于查找,介绍哈希存储和查找的相似性。 快递分拣:字典应用,键和值一一对应,智能物流与算法有关,哈希存储,便于快速查找和定位,引出智慧物流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内容15: 函数定义 内容16 函数的嵌套 内容17 常用内置函数 内容18 推导式 内容19 匿名函数 课程思政: 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积劳成疾的事例,引出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思政切入点:主函数是总设计师,是协调各个函数相互协同工作,完成具体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显示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从分治、递归讲解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内容20 自定义模块 内容21 第三方模块 内容22 内置模块 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爱学生,注重每位学生特长的培养,尊重学生正当的权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不同任务和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 思政切入点: 学习项目实践中的图像文字检测功能时,引出你的手机或电脑中是否也有这项功能,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从生活实际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