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将带领大家感受历史上的生命魅力。通过马王堆汉墓、新疆干尸、定陵地宫、北邙山等内容的介绍,体会历史上的人的生活和情感;人类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那些过去现在和未来一直都有的生活内容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喇家村遗址、非典、甲流等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对比分析,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通过对文学作品、墓志等不同类别的社会史研究的资料的介绍,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来源,更让我们产生对历史的敬畏感。
本课程计划三个月,讲授六个主题。课程过程由“课程视频”、“学术延伸”、“讨论探索”、“实践练习”构成,课程视频是课程的核心部分,要求学生学习视频达到时间标准;“对话讨论”是课后对于课程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讨论探索”主要在论坛上进行,鼓励学生在论坛中提出问题,发表思考内容,互相讨论;“实践练习”以在线练习为主,单元作业和期末考试都需学生登录网站完成,作业和考试分数合格方可结业。
一、课程评价标准由三个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如下:
单元作业40%; 课堂讨论30%; 课程考试30%
二、课程总分为100分,最终考试得分大于等于60合格。
1、导言
导言
2、感悟历史体味人生
2.1 两千年前的美丽女子——辛追
2.2 追寻楼兰美女的踪迹
2.3 想象她的故事
2.4 万历皇帝的悲喜人生
2.5 北邙山上的白骨堆
2.6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单元作业
3、社会生活史的内容
3.1 如何理解和追寻社会生活
3.2 社会生活史的泡泡图
3.3 历史中延续的社会生活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
单元作业
4、非典和汶川:历史与现实之间
4.1 从非典甲流看瘟疫与生活
4.2 从喇家村到汶川:灾害与生活
4.3 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非典
4.4 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汶川
4.5 心态史学、计量史学、口述史学
4.6 让我们记录自己的社会生活史
单元作业
5、到哪里去追寻我们的历史——社会生活史史料
5.1 我们和历史之间的距离
5.2 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史史料
5.3 文学作品所见古人的生活与思想
5.4 墓志——盖棺定论的社会生活
单元作业
6、结语
6.1 本课程内容回顾 6.2 品味历史之美:过去、现在与未来
说课视频
说课视频
优秀教学案例
优秀教学案例
一、参考书目
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周积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庄华峰:《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夏商-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常建华:《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美]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商务印书馆2003年。
二、参考论文
冯尔康:《开展社会史研究》,《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常建华:《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赵世瑜:《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4期。
“中国社会史研究笔谈”系列文章,《历史研究》1993年第2 期。
冯尔康:《略述中国古代社会史的史料》,《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
朱学勤:《反思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年第1期。
李长莉:《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探索》,《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三、纪录片
央视网《吐鲁番博物馆》第一集《镇馆之宝》2010年
央视网《千年谜案:喇家村尸骨之谜》2010年
央视网《创意生活》第20集《谁动了我的奶酪》2011年
央视网《国宝档案:郭虚己墓志》2012年
凤凰大视野《非典十年祭》(全五集)2013年
央视网《鹤舞邙山》(全五集)2016年
爱奇艺网《定陵的惊天秘密》2017年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录中心《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全五集)2018年
四、线上课程
于赓哲:《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网易公开课平台
行龙:《区域社会史导论》,网易公开课平台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网易公开课平台
宁欣:《笔记小说与唐宋城市社会》,中国大学MOOC平台
王记录:《走向大众的历史》,爱课程平台
五、微信公众号
大众考古、公众史学、历史研习社、中古史研究、青年史学家、混子曰、铲史官、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