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强化突破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国学经典导读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9月05日 ~ 2022年12月25日
学时安排: 每周2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国学经典导读》,精选中华国学典籍中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对其来历、内容、文化特色及历史影响,加以概说、解读。帮助青年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概貌及其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化”的交互作用的内在互动关系的视角,以文化视角解析经典,从经典阅读理解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经典概貌,领会经典原旨,体悟经典精神,为进一步增加国学修养,提供合适的入门门径和必要的学习指南。
本课程《国学经典导读》,精选中华国学典籍中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对其来历、内容、文化特色及历史影响,加以概说、解读。帮助青年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概貌及其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化”的交互作用的内在互动关系的视角,以文化视角解析经典,从经典阅读理解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经典概貌,领会经典原旨,体悟经典精神,为进一步增加国学修养,提供合适的入门门径和必要的学习指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学习和了解国学经典,是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

本课程,通过解析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代表性典籍的总体概貌,帮助大家了解经典内容、把握经典原旨、领会经典精神。

学习本课程,可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及其内在特质的理解。

学习本课程,可以有效拓展知识面,增进国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增进文化自信意识。

授课目标

1)精选中华国学典籍中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对其来历、内容、文化特色及历史影响,加以概说、解读。

2)帮助青年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概貌及其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化”的交互作用的内在互动关系的视角,以文化视角解析经典,从经典阅读理解文化。

3)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经典概貌,领会经典原旨,体悟经典精神,为加深国学修养提供合适入门门径和必要学习指南。

成绩 要求

通过视频学习,完成测试和作业,到达课程要求后,可以获得相关成绩。

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50%(其中:线上自学30%+线下授课20%)+课程论文(50%)三部分构成。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国学经典概说
课时目标:了解国学经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了解学习国学经典的基本方法
1.1何谓经典?
1.2何谓国学?
1.3打开经典的正确方式
第二讲 生生之谓易:《周易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周易》的成书情况、基本内容和文化意蕴
2.1易以道阴阳:《周易》性质概说
2.2《周易》的文本结构:《易经》和《易传》
2.3吉凶生变化:《周易》的卦与爻
2.4蓍短龟长:《周易》的占蓍策略
2.5易与天地准:《周易》的文化密码
第三讲 歌者的心灵:《诗经》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诗经》的成书和流传情况;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了解《诗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1“开宗第一声歌”:《诗经》篇目概说
3.2从“诗三千”到“诗三百”:《诗经》成书情况漫谈
3.3“四家诗”的命运:《诗经》的流传
3.4诗之“六义”:《诗经》的结构及内涵浅析
3.5“诗言志,思无邪”:“诗以道志”概说
3.6诗之教与诗之用:“诗教”与《诗经》的社会功能
3.7诗之意韵:《诗经》的美学气质
第四讲 先王之教:《尚书》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尚书》的性质及其来历;了解《尚书》的成书情况;了解《尚书》的基本内容;了解《尚书》的文化内涵
4.1“政事之纪”:《尚书》的性质及其来历
4.2今文还是古文:哪一种《尚书》才是“正宗”?
4.3《尚书》的分篇、体裁及成书概说
4.4《尚书》与“三代”之政:《尚书》的历史价值
第五讲 郁郁乎文哉:三礼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中华礼乐传统的历史渊源及演化情况;了解礼在古代文化中的内涵、定位于作用;了解《周礼》《仪礼》《礼记》的成书情况及基本内涵。
6学时
5.1礼乐文明:中华礼乐传统的形成与演化
5.2礼以节人:传统礼制的内涵、形式及其社会功用
5.3体国经野之制:《周礼》概说
5.4揖让进退,彬彬君子:《仪礼》概说
5.5明德修身之志:《礼记》概说
第六讲 “春秋三传”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春秋》经的行政和内容;了解《春秋》经与传的关系;了解《春秋》三传的基本内容和文化意蕴。
4学时
6.1《春秋》以道名分:《春秋》原始
6.2《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与孔子
6.3大义与微言:《春秋》的经与传
6.4义以阐经:《春秋公羊传》概说(上)
6.5义以阐经:《春秋公羊传》概说(下)(附:《谷梁传》概说)
6.6史以解经:《春秋左传》概说
第七讲 仁者的叮咛:《论语》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论语》的基本概貌、了解《论语》所反映孔子思想的内容;了解《孟子》《荀子》两部儒学经典作品的基本内容
4学时
7.1《论语》是本什么样的书?
7.2《论语》与孔子
7.3《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浅说
7.4余论:《孟子》、《荀子》概说
第八讲 众妙之门:《老子》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道家学派形成的基本情况;了解《老子》的基本概括;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与历史影响。
8.1其犹龙耶?:老子其人
8.2道非常道,德尚玄德:《老子》其书
8.3无为与清静:《老子》中的辩证法
8.4道家与道教:《老子》的历史影响
第九讲 齐物与逍遥:《庄子》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庄子》的作者和基本内容;了解《庄子》的叙事方式;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及文化意蕴。
9.1隐者庄周:庄子其人其事
9.2《庄子》其书
9.3寓言、重言、卮言:《庄子》的阐理言说方式
9.4齐物与逍遥:《庄子》思想的基本特点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于凯,《国学经典导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周秉钧,《尚书易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书店出版社

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张觉,《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常见问题

Q:本课程学习之前需要哪些知识准备?

A:学习本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高中程度),同时需要对经典相关的中国历史背景有一定的理解。

Q: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A: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内涵,除了观看视频和课件外,还建议适当阅读或浏览一些必要的国学经典文献,通过阅读或浏览,更加直观地了解经典典籍的基本内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Q:了解国学经典,有没有合适的拓展视野的课外渠道?

A:这样的渠道,有很多。大家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或专题展馆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bilibili、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等网站来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以增加对经典内涵的感性认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于凯

于凯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