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是公安机关开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最为基本的组织活动和职能。公安管理学是公安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通识课,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公安机关的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公安管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第二,公安管理的职能与过程研究。第三,公安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将来未必能做公安领导工作,为什么要学习公安管理学?”学习公安管理学的意义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公安管理在现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安工作目标的实现,固然需要有高素质的民警队伍、高效的公安信息和充足的警务保障,以及先进的公安技术装备等,但更重要的还是将这些公安机关的人、财、物、信息等科学地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使其协调运转的能力,就是公安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安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警力资源,是推动公安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性组织要素。
其次,学习公安管理学是培养公安管理人才、提高公安管理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今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各级公安领导者称为公安管理者,把基层民警称为被管理者,因为如今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社会组织及其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许多职位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甚至现代管理科学还强调组织成员要学会管理管理者。
最后,学习公安管理学是适应公安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由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所推动的公安事业的改革,将需要更加科学的公安管理理论提供指导。因此,公安管理在未来的公安事业发展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公安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安管理的涵义、公安管理的原理和原则、公安管理的职能和特点、公安管理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公安管理体制、公安队伍建设、公安决策、公安领导、公安监督、公安教育训练等理论知识,了解公安管理的新理念、新趋势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既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够胜任公安机关综合管理岗位的工作和公安机关科、所、队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通过本课程学习,达成学生对管理意识、宗旨意识、敬业精神等有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进而自觉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1、本门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2、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等。
3、课程总成绩小于60分的,为不及格。
1.张光.公安行政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建和,张光.公安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3.万川.中国警政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魏永忠.新编公安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
5.王大伟.欧美警察科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6.[英]罗伯特•雷纳.警察与政治.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安政.中国警察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
8.王智军.警察的政治属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王大伟.外国警察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10.赵炜、张光.警察政治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11.曹英.公安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12.魏永忠.警察危机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13.陆永.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际成长.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4.詹伟.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15.罗锋,李健和.中国警学理论.北京:群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