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理法方药”四方面的内容。而其中的“理”,主要就是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阴阳、五行,援哲入医的重要论述,能让我们在古代哲理的广阔空间遨游,从而增智益慧;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以及关于体质、病因、病机等专业基础知识,则能让我们看见中医殿堂的瑰丽多彩,从而心生向往;而治未病、防治原则的精彩内容,或使我们对生命具有更多敬畏,最终受益终生。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学、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治未病、治则等基本概念、特点,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阐述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和养生与防治原则的基本内容,并描述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为后续中医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以中医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在“夯实基础,加强人文,注重整体”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学习、研究中医基本理论的能力。学会运用中医思维理解人体自身、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继承和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
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多种教学为手段,以多元评价为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医专业,服务健康。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爱上中医,并能承担起全民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中试卷测验、网络测试及期末试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具体标准如下:
考试分类 | 考评形式 | 分数 | 百分比 |
平时成绩 | 平时作业 | 20 |
30% |
案例讨论 | 20 | ||
期中试卷 | 40 | ||
网络测试 | 20 | ||
期末成绩 | 期末试卷 | 100 | 70% |
1.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 郑洪新、杨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中医基础理论》教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3.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大学慕课
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U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