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正德明志、经世致用”为宗旨,通过对中原地区特色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河南的文学、哲学、名人、美德、科技、艺术等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正德明志、经世致用”为宗旨,通过对中原地区特色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河南的文学、哲学、名人、美德、科技、艺术等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正德明志、经世致用”为宗旨,通过对中原地区特色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河南的文学、哲学、名人、美德、科技、艺术等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中原的语言和文字、中原的传统哲学、中原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原的传统文学、中原的传统艺术、中原的传统民俗文化、中原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原的古代科技、中原的建筑文化、中原的传统传统医药文化、中原的古今名人这11个方面展开,紧扣中原地区的文化特色,突出思想性、反映时代性,以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中的“文化传承与参与”为主题,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共40节视频课程,每节课时长10分钟左右。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以任务驱动法和情景设置法为辅,同时安排授课教师定时参与线上课程互动,并在每学期中集中设置一到两次线下师生交流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课堂参与度,深度理解课程开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保障教学效果。
成绩 要求
成绩要求:本课程总分100分,平时成绩占50%(视频观看长度+视频观看进度),期末测试占50%。
课程大纲
语言文字篇
2.1文字的演变
2.2许慎与说文解字
2.3地域方言
文学篇
3.1先民歌声
3.2魏晋余韵
3.3大唐之音
3.4中原书院
哲学篇
4.1中原哲学(上)
4.2中原哲学(中)
4.3中原哲学(下)
44.“中”文化
美德篇
5.1百善孝为先
5.2君子怀德
5.3明礼诚信与忠贞为国
5.4安贫乐道与勤俭节约
艺术篇
6.1中原书法
6.2中原绘画
6.3中原雕塑
6.4中原乐器
6.5中原戏曲
6.6中原武术——少林功夫
6.7中原武术——太极拳
6.8中原建筑——民居
6.9中原建筑——开封龙亭
6.10中原建筑——宫殿遗址
科技篇
7.1二十四节气
7.2中原科技成果(一)——四大发明
7.3中原科技成果(二)
7.4中原医药
民俗篇
8.1根亲文化——姓氏起源
8.2中原传统节日风俗(一)
8.3中原传统节日风俗(二)
8.4中原饮食文化
8.5河南特色美食
8.6中原酒文化
8.7中原茶文化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