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西文化对比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3月09日 ~ 2020年06月21日
学时安排: 2-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8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适合所有英语学习者及对中西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主旨在于探讨和理解中西差异、促进交流、增进互信与和谐共存。为弥合中西之间的鸿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理想状态发挥作用。
本课程适合所有英语学习者及对中西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主旨在于探讨和理解中西差异、促进交流、增进互信与和谐共存。为弥合中西之间的鸿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理想状态发挥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为大学英语综合应用型拓展课程(通识类)。针对大学本科生开设,同时面向英语学习爱好者和所有对中西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开放。本课程从中西文化探源开始、学习探讨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艺术、语言文学、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同时介绍中西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等。内容涵盖中西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凸显中国元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学习,讲述中国故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力求以中西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为讨论基础,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现状来进行讲述。使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对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在面对异域文化时具有文化自信及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有全球化时代国际化人才该有的素质及视野、胸怀,能从容自信地应对跨文化沟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授课目标


1.知识层次:通过中西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培养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文化自觉,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能力层次:通过对中西文化较为深入的学习、认识和理解,较好地宣传我国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达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得体地表达自己,提高传播中国文化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策略层次: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内国际各类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其文化自信、及跨文化思辨意识与思辨策略。



课程大纲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ulture文化概述
课时目标:了解文化一词在中英文中的含义演变过程,掌握文化的定义、特征及学习不同文化的方法。
1.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文化的定义
1.2 The Metaphors of Culture 关于文化的比喻
1.3 The Features of Culture 文化的特点
1.4 Methods of Learning Different Cultures学习不同文化的方法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中西文化探源
课时目标:通过中西文化的地理探源,了解中西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历史条件,从而更好地把握与理解中西文化方方面面差异的成因及影响。
2.1 River and Marine Civilizations海河文明
2.2 Agricultural and Commercial Civilizations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2.3 A Family-based Country vs. City-States家国与城邦
Political and Life Philosophy 中西政治传统与处世哲学
课时目标:通过对人性观、价值观等文化观念的分析与探讨,了解中西方人们在政治哲学和生存处世哲学方面的异同及其成因。
3.1 Rule of Virtue Based on the Original Good of Human Nature 基于人性本善的德治传统
3.2 Controlling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with Reason 用理性控制人性之恶
3.3 Moderation: Chinese Life Philosophy 中庸平和: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3.4 Competition and Aggressiveness: the Western Value 竞争与进取:西方人的生存哲学
Man-Nature and Social Orientations 人与自然关系及社会关系取向
课时目标:通过对中西自然观及人际关系模式的探讨,了解中西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时的差异及其成因与走向。
4.1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 天人合一
4.2 The Conquering and Controlling of Nature 征服与控制自然
4.3 Collectivism-oriented Ethics in China.基于集体本位的中国社会关系
4.4 Individualism-bas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West.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西方社会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中西艺术
课时目标:通过对中西绘画艺术、中西建筑及中西音乐发展及特征的对比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在审美情趣及艺术追求、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5.1 Chinese Painting 中国绘画艺术
5.2 Comparis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Painting中西绘画比较
5.3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中西建筑
5.4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中西音乐
Languages:Chinese and English 中西语言对比
课时目标:通过中西文化中语言观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语音、词形、语法、句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与人们思维方式的关系,通过对英汉习语谚语的对比,掌握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6.1 Different Views of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中西语言观差异
6.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 汉英语言差异(一)
6.3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I 汉英语言差异(二)
6.4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Idioms and Proverbs 英汉成语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中西文学
课时目标:通过中西文学的特点分析、中西诗歌的比较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对文学功能的不同理解,通过中西神话的对比,掌握中西文化早期对世界的认识上的差异。
7.1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文学简介
7.2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ture Poetry 中西诗歌比较
7.3 Mythology and Its Meaning to Human Being 神话的定义、起源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7.4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Greek Mythology 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
Traditions and Customs 中西传统与习俗
课时目标:了解中西社交习俗、中西婚礼习俗、中西饮食文化、中西节庆文化的差异及内涵
8.1 Social Etiquette 中西社交习俗
8.2 Wedding Customs 中西婚礼习俗
8.3 Food Culture 中西饮食文化
8.4 Festivals 中西节庆文化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中西文化交流
课时目标:了解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的概貌及对中国和当地文化的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当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9.1 Buddhism and China 佛教与中国文化
9.2 The silk road 丝绸之路
9.3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Learning from the West 新文化运动与西学东渐
9.4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一带一路政策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傅晓燕  陈晖,中西文化英语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  杨瑞英 田美,中西文化比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 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辜正坤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焱、赵牟丹等,中西文化比较:英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5.李萌羽 【美】Michael H. Prosser编著,跨文化交际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 胡超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束定芳等 拓展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8. 李军、林永清等,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 Burton Watson, The Complete Works of Zhuangzi[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 Burton Watson, Hanfei Tzu, Basic Writing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

11. David G. Mandelbaum, Selected Writings of Edward Sapir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9

12. 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1.

13.  Andrea DeCapua,Ed.D., Ann C. Wintergerst,Ed.D.  Crossing Cultur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14

14..  Biao, Zuo. Lines and Circles: West and East [J]. Quest 90.4 (JULY - AUGUST 2002) https://www.theosophical.org/publications/quest-magazine/1286

15. Fairbank, John K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M]. Fourth Edition, Enlarged, Edited by Edwin O. Reischauer(Th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16. Ken Dowden. The Uses of Greek Myth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17. Lin Xiaobin.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represented by Greek mythology on

Anglo-American literature[J].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01)

18.Hu, M. & Zhang, H. (2006). Greece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in China's Creation Myt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06 (7), 63-66.

19. Li, D. (2009). Comparison 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ms and

poetics.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 202-207.

20. Zhu, G. Q. (1984).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in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1).

21. Li Huiyang & An Deming with Jessica Anerson 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M], ABC-Clio, 2005.

其它资料、图片与视频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见问题


1. 如何加入课程学习?

    在手机上和电脑上都可以学习。请在爱课程网上注册,最好同时使用邮箱注册。每次公告都会发送到学生注册的邮箱,这样不会错过测试和练习等提交时间。如果在手机上学习,请下载安装中国大学MOOC的APP。

2. 课程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难吗?

    不难。课程话题有趣经典,视频配有中英双语字幕,以便学生更好理解和欣赏。测试和练习紧密结合视频所学内容。

3. 每周学习时间长吗?

    每一到两周一个单元,4个视频,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视频教学时间不长。学生可看完视频后做单元测试,同时完成相关单元的练习和讨论。

4. 讨论题有什么要求?

计分的课程讨论建议尽量用英文表达,部分用中文也可以。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相关的中英文讨论话题。本课程主要为了深入的了解与探讨中西文化异同及其发展变化、相互影响等,对文化现象的探讨属于开放性话题,可存在不同观点。

5. 题目有标准答案吗?

课后的客观题一般有明确答案,讨论题并无标准答案,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提出独特创见。 开展学术讨论请注意语言规范、用词文雅。

6. 加入课程学习的截止时间是何时?

   随到随学,所有单元的测试截止时间设为课程结束时。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中南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傅晓燕

傅晓燕

教授

陈晖

陈晖

讲师

刘晴

刘晴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