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秭归野外实践教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7月21日 ~ 2020年09月27日
学时安排: 3-5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0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是继我校《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之后又一门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她是针对我校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本地质技能和地质思维训练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有相关扬子板块地质现象认识及野簿记录、实测剖面、填图方法及报告编写等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继我校《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之后又一门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她是针对我校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本地质技能和地质思维训练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有相关扬子板块地质现象认识及野簿记录、实测剖面、填图方法及报告编写等教学内容。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地球物理、石油工程、工程地质及与地质相近的相关专业在学完地质学基础课程之后的一门必修的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课程的主题就是地质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地质思维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加固地质知识的学习,学会包括野簿记录格式、实测剖面、填图方法及报告编写等基本的野外地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基础。

授课目标

有一定地质学基础的本科生。

成绩 要求

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单元测试)*40%+期末考试*60

总成绩60分及以上:颁发合格证书

总成绩90分及以上, 颁发优秀证书

课程大纲

01 区域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及大地构造位置;

二、地层;

三、岩石;

四、主要构造与构造演化

区域地质概况

02 野簿记录格式

 一、记录主要内容;

二、定点记录格式;

三、野外手图勾绘内容与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四、信手地质剖面图与素描图绘制规范

03高家溪-花鸡坡-棺材崖路线

一、南华系莲沱组地层特征;

二、南华系南沱组地层特征;

三、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特征;

四、震旦系灯影组地层特征

04周家坳-滚石坳路线

一、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二、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白马沱段地层观察;

三、寒武系岩家河组地层观察;

四、寒武系水井沱组地层观察

05地层剖面测制与柱状图绘制

一、实测剖面的目的、要求及野外工作步骤;

二、室内地层剖面图制作;

三、综合地层柱状图制作

06长阳白氏桥南—肖家台—白氏坪村南路线

一、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

二、石龙洞组地层特征;

三、覃家庙组地层特征;

四、娄山关组地层特征;

五、南津关组地层特征;

六、梁山向斜北翼娄山关组地层特征;

七、分乡组地层特征;

八、红花园组地层特征;

九、大湾组地层特征

07九畹溪-西陵峡路线

一、寒武系石龙洞组、覃家庙组地层及滑脱构造;

二、奥陶系宝塔组地层特征;

三、奥陶系五峰组地层特征;

四、志留系罗惹坪组地层特征;

五、志留系新滩组地层特征

08链子崖路线

一、新滩滑坡;

二、链子崖危岩体;

三、志留系纱帽组地层特征;

四、泥盆系云台观组地层特征;

五、泥盆系黄家磴组地层特征;

六、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特征;

七、二叠系茅口组地层特征;

八、二叠系吴家坪组地层特征

09银杏沱-兰陵溪-九曲脑中桥路线

一、岩浆岩岩石类型及岩脉穿插关系

二、钾长花岗伟晶岩脉、流面流线构造及现代风化壳特征

三、太平溪岩体与崆岭群小以村组侵入接触关系及几种变质岩特征;

四、崆岭群小以村组变质岩岩性观察及南华、震旦地层减薄特征

10下岸溪采石场路线

一、黄陵复式岩体及几种岩石岩性特征

二、黄陵复式岩体各种接触现象

10下岸溪路线

11地质遥感解译方法

一、遥感的概念及遥感探测优势;

二、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三、岩性遥感解译;

四、构造遥感解译;

五、滑坡遥感解译

12薄刀岭-邓村茅垭观景台变质岩路线

一、古村坪岩组变质岩观察;

二、小以村岩组变质岩观察;

三、庙湾岩组变质岩观察

13地 质 填 图 指 导

一、地质调查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程序;

二、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14地质图编制及地质实习报告编写

一、地质图编制;

二、地质实习报告编写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包括矿物普地、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基础课程

参考资料

彭松柏、张先进、边秋娟、李辉编著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地质基础分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

喻建新、冯庆来、王永标、林启祥编著 《三峡地区地质学实习指导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8。

常见问题

没学过地质学基础课程。

建议学习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或与之相当的课程。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8 位授课老师
陈丽霞

陈丽霞

教授

徐慧茹

徐慧茹

副教授

张志

张志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