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聚焦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发展动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为学习者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脉络与理论全貌,综合理论与实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做出批判性地评述,总结概括其得与失。
本课程聚焦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发展动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为学习者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脉络与理论全貌,综合理论与实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做出批判性地评述,总结概括其得与失。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新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量子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类开始进入智能时代,这次科技革命必将对未来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估这次科技革命可能会带来的社会变革和风险挑战?又应当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解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科学思维,更需要哲学智慧。
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本课程以“人与技术关系的哲学思考”为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从哲学视角和社会批判理论入手,全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哲学反思,积极引导学习者全面理解和辩证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积极提升学习者的哲学素养、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
本课程主要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一,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梳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从元问题入手,厘清“科学”“技术”的概念内涵、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简述科学技术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第二,全面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学术观点,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和重大判断。第三,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史,全面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知和基本观点,系统梳理、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贡献和不足之处,突出批判思维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第四,结合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系统介绍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系统阐述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对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认知与哲学反思。
本课程主要目标包括:
第一,从知识层面来说,本课程将简要概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全景式地梳理马克思恩格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和重要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视域。
第二,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史及其最新发展趋势,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从哲学维度展开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积极引导学习者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引导学生形成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正确认知。
第三,通过人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讲授,引导学习者准确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实证思维与批判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提升学习者的哲学素养和价值情怀。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起源及其发展?
课时目标: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起源及其发展?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2、科学和技术是如何起源的?
3、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4、人类社会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
5、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如何分裂的?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一般作用?
课时目标:重点讲清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技术一般作用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更加紧密地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1、什么是工艺学?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3、科学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如何看待19世纪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
课时目标:重点阐述马克思是如何基于唯物史观,批判性地论述19世纪的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难点在于系统地论述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马克思如何看待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
2、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工厂?
4、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如何看待未来社会中人与技术的关系?
课时目标:重点讨论马克思在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的阐述,揭示他的理解所产生的当代效应。难点是向学习者们讲清楚“一般智力”的概念内涵,以及我们应当如何结合现实进行理解。
1、 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的关系?
2、马克思如何看待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
3、马克思如何看待未来社会“一般智力”或“普遍智能”问题?(上)
4、马克思如何看待未来社会“一般智力”或“普遍智能”问题?(下)
5、马克思之后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如何看待流水线时代的人与技术?
课时目标:重点围绕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在西方的发展以及西方批判理论家们对这一发展的反思和讨论。难点是解释清楚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们对启蒙理性的思考和什么是“反乌托邦”概念。
1、什么是摩登时代和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2、流水线时代人为什么会发疯?
3、启蒙如何翻转为神话的?
4、机械复制对艺术产生何种影响?
5、反乌托邦是如何兴起的?
如何看待福特制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与技术?
课时目标:重点论述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经典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们对福特制资本主义时代存在的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和“专家治国”等问题的反思。难点是理解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交往理性批判的概念内涵和逻辑异同。
1、科学技术为什么会被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
2、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是如何兴起的?
3、人为什么会更加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异化”状态?
4、什么是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人?
5、如何看待“专家治国论”?
如何看待后福特制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与技术?
课时目标:重点讲解后福特制时代科学技术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以及奈格里、德波等批判理论家们对这些新趋势的理解和分析。难点是结合不同思想家的思想背景展开讨论,理解他们切入问题角度的差别及其原因。
1、什么是后福特制资本主义?
2、社会是如何变成一个大工厂的?
3、物是如何变成景观和符号的?
4、世界是如何被技术塑造的?
5、现代技术是如何实现对人的操控的?
如何看待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
课时目标:重点围绕着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它们等重大问题展开,着重介绍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关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超越对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直观理解,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1、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2、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会产生哪些颠覆性影响?
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展开全部